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 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下) (第2/2页)
奢望。 所以,仙人要“去窥”,去掉窥窥的名号,自成仙道江河,斩断人道枷锁,期盼步步登高,更上一层楼。 尤其是天上仙人,窥十之前平步青云,进境迅猛,然而一入仙人,窥十一,窥十二,窥十三,每一步都是举步维艰。 不过,后来,有仙人发现其中奥妙,越是接近苍生,仙人越是容易步步登高。 故而,牧纪时代,是第二次“天人大回返”,尤其是仙人,多如牛毛。 牧纪时代,应该说是一个没有圣人的时代,一个不值得苍生怀念的时代。 牧纪时代似乎并不是很长久。 而且,传闻,仙人“去窥”,果然去了,再没有仙人叫做“窥窥”。 紧接着就是“皇纪”。 这个时候,才是“三皇”和“五帝”。 这个时候,三皇开始捡起圣人的规矩,也是这个时候,有了圣人的说法。 二圣和十三圣,就是这个时候,被追尊为圣。 圣人的规矩有三句话,称之为“三言”。 一,圣不可苟,帝不可窥。 二,仙不可扶,神不可倾,升不可返。 三,杀人者死,违令者诛。 “皇纪”发生的事情很多,最为后人铭记的就是“三皇伐仙”。 按照圣人的规矩,圣人不苟活,君王不入窥。 仙也好,神也罢,都要安安静静的做个神仙,不要染指苍生。 天上人就是天上人,不能重返天下。 神仙不杀人,杀人偿命。 藤先生心神往之,悠悠道来。 那个时候,应该说是“仙人皆违圣令”。 诸仙皆该一死。 “三皇伐仙”大致分为两战,“地战”和“天战”。 历时漫长,惨烈而悲壮。 那时候,还没有十洲七海的说法,只有九洲。 瓶洲是被那座天底下最高的大山,大甲首山,砸出来的。 那个时候,有了“人间”的说法,三皇就是人间的皇。 凡夫俗子,亿万苍生的皇。 三皇之下,也有仙,称为“人间仙”,都是没有“去窥”的仙人,都是汲取“三气”的仙人。 “三气”便是三皇开创的说法,这个时候,有很多说法。 有了“王朝”的说法,有了“子民”的说法。 有了“人气”的说法,然后有“地气”的说法,“天气”的说法。 这个时候,窥窥开始出现分歧,一种是汲取三气的窥窥,一种是炼化灵气的窥窥。 基本上,汲取三气的窥窥皆在人间,炼化灵气的窥窥都在山上。 当然,还有天上,天上的窥窥都是炼化灵气的窥窥,对于三气,嗤之以鼻。 “三皇伐仙”,起初是人间与山上的战争,后来是人间与天上的战争。 也是在这个时候,有了“心海”的说法。 “心海”是三皇第一次提出来的,汲取三气的窥窥,登仙之后,有个说法,叫做“三气入海”。 也就是说,窥十之后,不再是单单着重汲取天地人某一之气,而是同时汲取三气,进入心海。 这也是“人间仙”和“去窥”仙人的区别。 “三皇伐仙”,开始还算温和,最多不过是百仙之战。 后来,有十万仙人共一战,天幕碎裂,如琉璃迸溅。 山川倾覆,大海干涸,不可胜数。 最后的结果,就是天上天下,仙人为之一空。 天上人尽数回天,没有胆敢逗留者。 也是在这个时候,三皇绝天地通,建木不存。 藤先生轻声说道,现在的天上人,如果“不窥不登”,还有“虽违不杀”的说法。 “皇纪”时代,并不是如此,对于天上人要严苛的多,杀气很重。 那个时候,天上人胆敢下界者,无论老幼男女,杀无赦。 那个时候,有句话,叫做“违者即杀”。 天上人“违命侯”的说法,就是那个时候,传下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