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太爷来了 (第2/2页)
说,挂雷崖的由来,就在于那方垂挂瀑布的崖石,是一块雷池残壁。 所以,瀑布之中才会有雷霆迸溅的异象。 更为奇特的是,水声,雷声竟然相互抵消,致使大瀑寂然无声。 置身瀑布之下,大瀑压顶,既有沛然之力又有金雷炸裂,无论打熬体魄还是淬炼拳意,都有好处。 尤其是敕令山享誉天下的“九叠嶂”,那一招,“敲雷”。 小桃树现在只是“叠”,既没有“敲雷”,更没有“叠嶂”。 拳头还很稚嫩,福童瞧得清楚,小师弟那一拳只是打断那只花豹一根肋骨,仅此而已。 “无叠不敲雷,敲雷先成叠”。 意思是说,想要修炼“敲雷”,最少也有一叠。只有打出一叠拳,才能“敲雷”。 小桃树只是八拳半,还没有打出九拳,那所谓的“一叠”。 福童以为凭小师弟的强悍体魄,即便没有一叠,开始“敲雷”,应该也不是问题。 之所以有“无叠不敲雷”的说法,就是担心体魄不足,在大瀑金雷之下,轻则皮开rou绽,重则伤筋动骨。 挂雷崖是蛰蛩师伯的山头,蛰蛩师伯向来脾气不大好。 师父不在,福童担心蛰蛩师伯连见都未必见上自己一面,更别说允许小师弟在“寂然瀑”练拳。 据说,蛰蛩师伯的坐骑,那头“蛩”,就在寂然瀑睡觉。 偷偷摸摸,福童不是没有想过,只是根本行不通。 蛰蛩师伯的那头“蛩”是头仙,而且口齿锋利,一旦惊动,“蛩”张张嘴就能把自己和小师弟吞了。 想到这些,福童打消了“寂然瀑”的念头。 况且,小师弟毕竟还没有打出“一叠”。 于是,福童带小桃树返回自家山头。 小师弟“颠”,“倒”,“扎”,还有很多要忙的。 没想到的是,福童和小桃树刚刚回到小敕令,掌山道人冬道人传来讯息,说小桃树的太爷来了。 敕令山传递讯息的方式,叫做“桃花讯”。 敕令山上上下下,都以桃花传讯,当然,距离有限,仅仅局限在敕令山方圆千里之内。 除此之外,还有飞剑传讯,柳叶传讯,飞鸟,尺鱼,雁翎,不一而足。 基本都是山上某家宗门,独门秘法,特殊手段,单单适用于自家弟子。 距离也都如敕令山一般,或百里,或千里。 掌山道人冬师伯的讯息很简明,福童看着手心桃花,“太爷至,在挑霞”。 太爷当然是小桃树的太爷,福童可没有太爷。 福童的父母都去世很久了,山下凡夫,本就寿命短暂。 在挑霞,说的自然是挑霞岭。 那是夏师伯的山头,夏师伯喜欢红色。 据说,夏师伯的挑霞岭,有座房子,叫做“霞子阁”。 阁子四壁都是活生生的桃树,桃枝,桃树和桃枝缝隙之处,尽是桃花。 说白了,就是桃树围起来的屋子。 不过,夏师伯很是费了一番手段,那处“霞子阁”四季如春,花开不谢。 “绿叶红花,艳艳灼灼”。 而且,阁子里花香四溢,严禁踏足。 不要说福童,就是福童的师父,春秋道人都没进去过。 只是,在挑霞岭远远看过一眼。 不得不说,夏师伯脾气很好,应该是师伯当中,脾气最好的。 所以,福童有事没事,常常会去挑霞岭逛荡。 挑霞岭山腰还有座桃花观,里面主要是供奉桃祖。 多是山下百姓山上进香,祈愿还愿,没什么大事,都是些鸡毛蒜皮。 山后有客舍,当初的目的,是为山上客人准备的,后来,也有山下百姓入住。 渐渐,就没有什么讲究。 小桃树的太爷,应该就在山后的客舍。 小桃树很高兴,太爷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