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十叠 (第2/2页)
没有第二位拳压群雄的道人。 如今,虞韭白顿时心潮起涟漪,不敢想啊,敕令山一下子出了两位,师徒俩,这天下,又要热闹了。 为什么,因为敕令山的道人,也喜欢“洗天下”。 说来也奇怪,无数岁月来,那么多的爵公爷,偏偏没有一位出自敕令山。 爵公爷洗天下,这是人尽皆知的规矩。 一斛春横压天下的时候,恰巧是个爵公爷“空衣”的年代。 “空衣”就是那件白龙袍,兆民衣无人加身。 那个前任爵公爷已走,后任爵公爷未来的年代,所以,一斛春开始洗天下。 用他的拳头,宰了好多好多的神和仙。 正是因为如此,仇视敕令山的很多,敬佩敕令山的更多。 无论如何,那以后,洗天下似乎成了敕令山道人的一个规矩。 寻常村落,大城小郭,街头巷尾,还有荒山野岭,古道破庙,以及山山水水,大海碧波,瞧一眼,就知道。 那一袭道袍,双袖有桃花,背负桃木剑,来自敕令山。 关于九叠嶂,虞韭白知道一些深意,这自然是冬道人,他这位多年的故交好友告知的。 九叠嶂,不重形,重意,重神。 没有什么古板的拳架,更不讲究什么惊人的气势,追求的是两个字。重和轻。 或者说,极重和极轻。 此外,没有什么起步,拉开拳势的说法,而是“即地起拳”。 身形不动丝毫,意起即拳起,起而迅,迅而猛,猛而烈,烈而贯。 就像黄衣一脚砸在小桃树脑袋上的时候,小桃树身形未动的那一臂直捣。其实,那一臂细细看来,是九拳,只不过入目皆是残影,迅猛而霸道,一叠贯出。 这一点,虞韭白这位仙人,看得很清楚。 之所以身形不动,说白了,就是那沛然拳力,尽数由内而外,发自体骸之中,不借外力。 故而,对于体魄要求极高,所以,只有独夫才能修炼。 “动拳惊骸骨,窍xue起雷声,皮rou筋骨血,一叠压一叠。” 按照冬道人的说法,窍xue起雷声,九叠嶂才算摸着门槛。 九叠嶂与世间诸多拳法,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一个“内”字。 说白了,九叠嶂是人体小天地里面的拳法,不是那一招一式,手脚上的功夫。 好比小桃树练拳,劈,挂,崩,钻,诸般招式,看上去没什么新鲜,其实,诸般招式之下,身体百骸之中,才是真正练拳的地方。 通俗些说,表面上,小桃树只是打出了一拳,但是,那人体三百六十五处窍xue,处处皆起拳。 也就是说,是小桃树的那三百六十五处窍xue在练拳,是那皮rou筋骨血在练拳。 练拳同时也养拳。 养拳亦养身,这说的就是拳对于身体的反哺,润物无声,天长日久,渐渐锤炼体魄。 世间拳法论高低,能不能反哺于体魄,便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 九叠嶂为天下推崇备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拳法越到精深处,越是裨益体魄。 而且,那股子拳法神意如同江河,流淌在百骸之内,窍xue之中,同时滋润神魂。 天下拳法,九叠嶂的“养”,首屈一指。 只可惜,这套拳法只有独夫可以修炼,而且必须是根底厚重的独夫。 虞韭白有些惆怅,如果自己的那个乖徒儿黄衣是个弟子厚重的独夫就好了,那么,他以雷花米作为交换,想来敕令山应该会同意,传授黄衣九叠嶂。 当然,只能修炼不能外传,需要发下大誓言。这一点,天下山门都一样,自家功法岂可轻授。 又是“可惜”二字······ 虞韭白苦笑一声,神色平淡,没有多说什么。 一时间,山顶之上,二人无言,皆是视线飘远。 虞韭白知道,九叠嶂并不是字面上“九叠”,那么简单,九叠之后加一叠。 十叠。 只是,那位开创九叠嶂的一斛春道人,好像都没有打出十叠。 据推测,十叠诛古。 古神古仙皆可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