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开流萤见桃花_第四十九章 太子必雄主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太子必雄主也 (第2/2页)

,等离开那处密室时,外界已经天明。

    解散之前,始终沉默的太子郑政说了一句话,他说他要一个人,那个人叫洪少商。

    大军入城,谁都可以杀,哪怕是那位清流公,唯独不能伤了洪少商一根毫毛。

    洪少商,苏脂官知道,清流公有两个儿子,洪少商便是长子。

    只不过是个庶出,而且,天生是个瘸子。

    那位将来承袭清流公位的洪少章,是次子,但是嫡出,所以,才有小公爷的说法。

    听说,那位清流公的大公子,极聪慧,清流划郡,就出自跛足的洪少商之手。

    在南下路上,作为郑政这位太子爷扈从的苏脂官,便常常见到那个黝黑的家伙,端着副大玄疆域图,指指点点,描描画画,圈出一块块大小差不多的地界。

    而且,神色痴迷,乐此不疲。

    郑政告诉她,那叫“郡县制”。

    还说,他一定要见见那位“洪先生”,那位“洪先生”不应该呆在清流城,清流太小,放不小那位“洪先生”的才华。

    那个黝黑汉子越说越兴奋,贴在苏脂官身边,问,苏jiejie懂不懂什么叫“英雄惜英雄”。

    苏脂官没说话,照样没给一口一个“苏jiejie”,殷勤叫她的太子爷什么好脸色。

    太子郑政,如何?

    这个问题,有一次闲聊,天子,当今的大王,便问起过。

    当时,身边之人,就是苏脂官的父亲,苏耳朵,那位大指官。

    所以,关于那个叫自己jiejie,身材修长,面色黝黑的男子,苏脂官了解一些。

    那时的情形,好像是大王随口问起,“政儿怎么样?”

    苏耳朵想了想,斟酌说道:“伟材大器,可以为明君!”

    大王摇摇头,神色宽慰,目光灼灼,叹道:“雄才伟略,吾不如也!”

    苏脂官知道郑政很早便在北边的军营生活,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文章也不错。

    关于太子的一些事迹,苏耳朵给脂官的信上,写得很详细。

    最著名的便是那篇《玄疆论》,开篇明义,大玄疆土不该是这一隅之地,北当越过声山,西当以姜岭屯军。

    东、南两处连接大海,物产富饶,足以富国强兵,再以一渠穿小华山,如此,玉镯平原旱涝保收,则国富民安。

    放眼腴洲,雄踞东南,无可匹敌者。

    还有,便是那篇《平戎策》,讲究以徙代伐,西南多山,土壤贫瘠,民多刁顽,叛乱翻覆,久不能平。

    徙民必以富足之地,分而化之,可多多利诱,徐徐图之,不可急功,不可冒进。使愿徙者徙,愿留者留,但有叛乱再生,是为教化无功,可诛恶务尽,斩草除根。

    朝堂宰辅誉为高瞻远瞩,百年大计。一些庙堂老臣只是沉默不语,眼观鼻,鼻观心。

    当时,朝论之上,坐在龙椅之上的大王明明满面春风,却故作恼怒,大声呵斥道:“拾人牙慧,不知耻耳!”

    即便咬牙怒目,那股子心里的得意是怎么也遮掩不住的,满朝公卿面面相觑,大王大得意!

    后来,郑政才知道前朝早有惊人论,也是两篇策论,分别是《问北征,西伐何以当止》和《贯国如臂,能使指否?》。

    内容与郑政所言一般无二,只不过北伐失败,无人再敢提及。

    也是那场朝论,郑政的太子之位,真正众望所归,不可动摇。

    而即将完工的玉镯渠,就是采纳了郑政那篇《玄疆论》中的远谋。

    据说,这还是三次小朝会,反复辩论,研究,最后敲定的国策。

    便在第三次小朝会上,那位历经三朝,公卿之首的天官老大人,就在大王面前直言不讳道,太子必雄主也!

    大王不但没有生气,会后,反而小小赏赐了一把,在会之臣每人都得了一枚金鼻子。

    上皆有三字,“天子安”。

    不言而喻,大王很安心,太子雄才,是国家之大幸,也是大王之大幸。

    那之后,便开始了太子监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