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 二十年来一局棋 (第1/2页)
郑政一直站到暮色里,苏脂官便静静陪着,目光都望着一个方向。 傅菊来了,一身黑袍,没有骑马披甲,方正面孔,也有些黑,苏脂官还是第一次,见到傅菊的真容。 感受最强烈的,便是扑面而来的那股子独属于军人的肃杀之气。 随同傅大司马前来的还有两位,都是独夫,这一点,苏脂官清楚,凭她一人,不过是个窥六的窥窥,根本护不住太子爷的周全。 但是,今晚的清流公府之行,那两位独夫并不随行。 显而易见,坐镇公府的那位礼宫宫卿,仙人董丁,如果真要杀人。 凭那两位窥十之下的独夫,又能如何。 再者,冒然带着两位独夫,登府造访,倒容易引起怀疑,而且,也显得露怯。 郑政以为,只需要傅菊,脂官,加上自己个就行了。 当然,名义上,自然是傅司马造访公府,商谈敕封城隍的事项,他和脂官只是随从。 ------------------------------------- 离开那处宅院后,小桃树和太爷一行,打算原路返回。 先是穿过那条小巷,再走过偶遇那一家三口的街道,然后,转一条街,直走,就是城门附近了。 天色渐暗,小巷中已经没有什么行人,就是白天,路过这条小巷时,也是行人很少,寥寥可数。 太爷还是牵着小桃树的手,慢慢走在小巷泥土路上,所幸,没有下雨,土路还算干净,好走。 福童走在后面,大约落后太爷一步的距离,身姿挺拔,脚步稳重,天暗的关系,看不清楚脸上的表情。 三人都没有说话。 福童看得出,小师弟脚步轻快,心情很好。 小桃树边走边时不时抬头瞧瞧太爷,眉开眼笑,太爷目视前方,眼神沧桑。 时不时,便会瞥一眼小桃树,嘴角便会有一抹微笑。 小桃树觉得,能走在太爷身边,能被太爷攥着小手,心里面,就感觉很好,就像太爷说的那样,安心。 也就是走到一半左右,小巷那头,闯进来一帮孩子,大大小小。 最小的六七岁左右,最大的那个孩子,一身麻布衣服,手里抓着一馒头,十四五岁的光景。 个头高矮不一,七八个孩子,就那么从巷口,蹿进来。 小巷路窄,太爷便领着小桃树靠边而行,小桃树靠着墙壁,太爷身子挡在外面。 福童同样靠在一边,紧跟在小桃树身后。 一来是为那帮野孩子让路,二来是防范什么意外。 太爷也好,福童也罢,都是下意识,把小桃树护起来。 其实,这没有什么好说的,纯粹是外边走惯了的经验之谈,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看着这帮子孩子没有什么威胁,谁知道有没有藏着位仙人,尤其是这个时候。 当那帮孩子,哄闹闹,接近的时候,太爷和福童同时停下脚步,眼睁睁看着这帮孩子从身边吵过。 两者擦肩而过。 随后,太爷和福童,动身前行。 太爷还牵着小桃树的手,整个过程,小桃树都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太爷停便停了,太爷走便跟着走。 走过小巷,进了那条街道。 将近暮色,城门快要关了。 忽然,身后有嘲笑声。 福童与太爷,同时转头,小桃树随即转头,便看到先前那个手里抓馒头的孩子,笑呵呵,站在不远处,肩膀倚着墙。 一手抓馒头,一手摊开,手心里是蝉抱。 小桃树认得,那是银蝉抱,两个。 三人转过身,看向那个吊儿郎当的少年。 眼看福童,就要一步迈出,那啃着馒头的少年,立马嚷了声:“停!” 福童便收回了脚,听听少年是什么说法。 那少年呵呵道:“丢了东西,都不知道啊,傻不傻?” 太爷和福童都没有什么查探动作,直直看着那位满不在乎的少年。 少年又道:“知道你们不会查,怕有诈,实话说吧,这蝉抱,是那傻大个的。” 小桃树不明白师兄的蝉抱,怎么到了那个少年的手里,抬眼瞧去,师兄就站在前面,一动不动。 太爷说话了,没有火气,很温和道:“敢问,是拐莫家,来借钱花花?” 福童阴着一张脸,很不好看,只是天色暗淡,看不出。 从那个少年露出手心蝉抱时,福童就已经查探了自己储物的那处窍xue,灯笼窍。 不多不少,正好少了两枚银抱子。 那个时候,福童就知道遇到了拐莫家。 拐莫家,福童自然知道,在十四大家之外,属于小大家。 说难听些,就是贼,偷摸拐骗,无一不精。 最奇特之处,就在于,拐莫家有从灯笼窍取物的能耐,而且,神不知鬼不觉。 拐莫家有拐莫家的规矩,借不白借,花不白花。 为什么,很简单,怕沾染太多因果。通常,会告知被借之人,一些消息,或者一些秘闻,或者以物易物,甚至有时候,帮着杀人。 一般来说,没有多少人愿意得罪拐莫家,尤其是没有宗门背景或者百家归属的窥窥。 因为,一旦招惹拐莫家,被拐莫家惦记上,都没有好结果。 特别是,拐莫家“灯笼窍”取物的能耐,神仙都难防。曾经,便有一位仙人,得罪了拐莫家,竟然被偷走了本命法器。 而且,那是件仙器,也是在那个时候,拐莫家名声大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