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17 下套 (第1/2页)
养妃记正文卷317下套原本就有些迫不及待的王宜珺听了李氏的话之后看了看自己的父亲。 王宬也面漏喜色:看来率先耐不住的人并不是他们父女俩! 赵家的天下,总有人会比他们更加着急! 不过,既然珺儿坐在这个位置上,该cao心的事情还是要自己cao心的——太皇太后那边,最多只能是个助力罢了! 与王宜珺对视了一眼之后,王宬将目光收回等着看接下来事情的进展! 王宜珺会意般的露出一个不经意的笑容出来! “母后圣明!” 女人停顿了一下还是率先开了口:这件事情还是要自己亲自说! 太皇太后虽然久居念安堂,可是对于宫里的大事却也未必能够瞒得住她:说到底,这个天下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责任更不能自己一个人担着。 “忙正事吧!” 显然,对于王宜珺的客套之语,李氏并不买账,老妇人坐在一旁语气颇为冷淡的提了个醒。 “是!” 被冷落惯了的王宜珺也并不觉得怎样,女人侧过身来坐正,之后环视了一周。 “自古有国才有家,这个道理诸位爱卿应该清楚!” 并没有贸然开口说到疆北的事情上,王宜珺故意绕了个圈子:但是听她这么说了,众人自然知道她的用意! 疆北的事情不解决好,怕是这个年也过的不安稳。 殿下之人闻言,纷纷颔首,却并没有人敢接话。 殿上的女人环视一周之后看了看之前她邀请过的几位肱股之臣。 “不知今日早朝哀家同诸位爱卿提过的疆北之事,诸位可有良策?” 国家没事的事情觉得楚宋人才济济,用不完的良才将相,但是,真正需要用人的时候却发现朝着竟然已经无人可用了。 尤其是武将,先帝在世时重文轻武,所以导致很多年轻才俊崇文弃武——时间久了,自然找不出可以调派之人了。 好在之前还有个杨家。 “臣斗胆!” 王宬不等王宜珺的话音落下便从自己的位子上站了起来:“疆北局势危机,前些日子疆北太子虽来京和谈,可是疆北诚意不够,所以臣觉得,我们也应该防患于未然!” 王宬言之凿凿,一番言辞说的抑扬顿挫,如今,他应该比谁都希望这个国家能够太平! “王丞相说的是啊!” 王宬的话音才落下,四周的附和之声顿起,显然有不少人都是支持他的提议的。 李氏在一旁端坐着也不说话,只是默默的听着,时不时的还去看两眼赵康:自己心里是如何想的不重要,关键是看老十是怎么想的! 王宜珺的目的自己多少也了然于心,她虽然不地道,倒是这个法子却未为不可。 斜视了一眼正在趋炎附势的祁阳,李氏微微闭目:陵儿在世的时候倒是对这个叫祁阳的高看几眼,本以为他只是凭借着一张巧嘴讨主子的欢心,倒是没想到,换了个主子他依旧能够吃香……看来这个人还是有些本事的! 凭他有胆量却求见自己这个老太婆就知道他不简单。 “有什么好点子就说来听听!” 知道他们定然已经商量好了说词,所以不等王宜珺开口,李氏便插了一句嘴:她应该也是觉得很棘手的吧,要不然就不会摆出这么大的阵仗来了!甚至还不惜动用了自己的名义。 而自己呢,之所以愿意来,并不是看在她的面子上,而是这个国家是太宗皇帝经营的,不能毁在一个女人的手上! “回禀太皇太后,微臣觉得,我们应该将平广王迅速调回莒城镇守边疆!” 杨家几十年来都戍守在漠北,当时之所以让他去云南不过是因为疆北的局势暂时稳定了……南国弹丸之地,即便是将来真的开战了,也不需要耗费多少的兵力。 “那滇南那边怎么办?” 王宜珺听到自己的父亲说要把杨明仁调回疆北脸色顿时一变:难道当初不是父亲说怕他们杨家在莒城坐大,所以要将他调离他所熟悉的领域吗? 既然有心要提防着他们杨家,这次再让他返回疆北难道不是放虎归山吗? 再加上,拓跋纯对杨孝悌有意——依着自己看,他们杨家与疆北的关系就不一般! 若是有朝一日杨明仁真的起了二心,楚宋岂不是要拱手让人了! “请太后在朝中再寻一名得力干将镇守滇南!” 疆北的局势没有人比杨明仁更了解了,想要国泰民安,杨明仁还是要回漠北去,至于,滇南那边,这才适合让闽王这种老谋深算之人去啊! “说的简单,这么短的时间里哀家去哪里再寻合适的人选!” 当初林家独大的时候自己过的战战兢兢,可是如今林家不剩一人了,自己的日子也未必好过! 林子欲这个人虽然有野心,可是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他的能力出众! 若是他稍微收敛一些,如今的这个位置怕是已经不是自己的了。 “微臣听闻,闽王殿下年轻时,曾经随先帝出征过云南,当年也是有着万夫难挡之勇——所以臣恳请太后恩准调闽王殿下坐镇云南!” 王宬在这件事情上并不拐弯抹角,男人直截了当的就把自己呀说的话说了出来:李氏的品性他是清楚的,他们这些人想什么都瞒不过李氏的眼睛,所以与其兜兜转转还不如直截了当一些。 这样,既可以打赵康一个措手不及又不会让太皇太后太过反感。 “王丞相好歹也是我们楚宋国的丞相大人,国之安危竟然仅凭着道听途说之词便潦草决定,是不是太过儿戏了?” 赵康的确是没有想到这话会是王宬先提出来,老者一直以为,这件事情应该是李氏亲口对自己说的:即便是皇嫂亲口对自己说,自己都未必会答应,更何况还是由这个jianian佞之人说出,自己更不会给他好脸色了。 他也说了,那是跟着太宗皇帝,他也不想想老哥已经死了多少年了! “闽王殿下盛名,当年可是如雷贯耳!” 并不在意赵康的话,王宬对着老者施了一礼之后似笑非笑的看着眼前之人:反正这天下还是他们赵家的天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