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八十六抚远大将军,年羹尧 (第1/1页)
弘旺这孩子也不小了,但到现在也没娶福晋。 跟宫里的弘皙弘普一样,上回选秀,宫里都只给他们赐了个格格下来。 估摸着是不想他们后有什么实力,当然只要这人不乱动,胤也不会对他们怎么样。 等再晚点的时候,胤就缓过劲来了,揽着静娴跟她说话。 “爷从来没想着叫老八死。”胤感叹一声。 随即便有些激动的说道,“爷就是想叫他去先帝那里赎罪,叫先帝都看看他干了些什么!” 说完了这句,胤就沉默下来。 静娴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说话,她不知道这个时候,该怎么去安慰他。 胤闭了闭眼睛,低声说道,“小时候,爷的这些兄弟里,就数老八老实,别人都淘气,他从来都不。” 那是老八知道,他没有淘气的资本!静娴腹诽了一句。 “他那人很有眼色,从来不做叫人心里不舒服的事,说出来的话总能说到人心里边去。”胤有些怅然。 静娴轻轻的抚了抚他的后背,胤很少有脆弱的时候,这会儿静娴却觉得他十分脆弱。 老八这一去,兄弟几个都上门去上了一炷香,胤也叫弘时去看了看。 紧接着,不管是哪个兄弟府上求世子也好,求爵位也好,胤都跟大批发一样,有求必应。 好说话的叫一众兄弟们心里边都胆颤。 其实胤也不过是因着老八的事,心中难免对他们多一些宽容罢了。 有事没事的,胤又想起他还有两个被圈的哥哥,隔两天就给人送点吃的用的,也不拘是什么。 后来这人想了想,又从秀女里边扒拉了两个面容清秀的,一人给赐了俩下去。 静娴:……理亲王福晋跟大阿哥福晋心里边肯定谢谢您了! 对两个关着的哥哥施了一通恩,胤又想起宫里的太妃们。 胤宫里除了静娴,只有宋氏一个。 因而是真不占地方。 也就没想着先帝宫里妃嫔多,地方够不够住的问题。 皇宫里边宽敞着呢。 但是先帝妃嫔也不好往西六宫住,毕竟静娴跟宋氏在这里,胤也是常常过来的,万一碰上了胤……多尴尬。 因而都住到了东六宫,伺候过先帝的人又多,东六宫还真是不够住的。 生养过孩子的,或者高位的妃嫔还好说,住的还能宽敞点,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小常在小答应们,几乎都是挤在宫女住的屋子里。 这会儿胤总算是想起她们来了,又下了旨意,叫他们兄弟几个,赶紧的把自家额娘领走。 谁家的额娘,跟谁过去吧。 反正孝期已经过了,留在宫里还住的不舒坦。 当然,谁要把自己额娘领回去,也是得上折子,等胤批复的。 再者还得礼部去核实检查,看看你家里收拾好了没,总不能叫先帝妃嫔回去了,还没个正经地方住。 因而这些爷们要想真正把自家额娘接回去,恐怕还有的熬。 再者,胤都已经说了叫把自家额娘给领回去,那领回去之前呢,这段时间恐怕他们是半点磕绊都不敢打的。 这万一惹着了万岁爷,万岁爷要是不放人了,你说说这可怎么办是好。 因而,最近京里的这些爷们,一个个都老实的不得了,谁都不肯出来戳胤的腰眼。 老九跟老五兄弟俩还凑在一起,为着哪个把他们额娘接出来住,差点的没打起来。 对于他们这些爷们来说,能把额娘接出来,自然是好事。 但对于福晋们来说就见仁见智了。 不管是哪家的福晋,这么多年了,在家里从来都是当家做主的,这突然要把婆婆接回来,以后这家要给谁当。 这世上,就没有哪个媳妇愿意自己头上顶着个婆婆来指手画脚。 可惜接了婆婆回家,这并不是她们能够阻止的,毕竟爷们要尽孝,这话说出去谁都不能拦着。 静娴闭着眼睛都能看见,以后京城这一家一家的绝对消停不了。 也不知道这些没受过夹板罪的老爷们,到时候会是个什么反应。 到了年底,年羹尧被晋封为抚远大将军的圣旨,叫原本已经沉寂下来的京城又沸腾开来。 年羹尧一个反复小人,满京城谁人不知,这人曾经背叛过胤,不止一次。 如今此人不仅手握重兵,居然还叫万岁爷一再封赏,一时间简直是风头无两。 胤仿佛觉得还不够,晋封为抚远大将军之后,很快又一份圣旨发了出去,加封年羹尧一等公。 年家门口这几天真真是成了京城最闹的地界。 可是静娴却知道,胤平静的脸色下边,八成已经压抑不住对年羹尧的杀心了。 话说这年羹尧做了什么,不过也就是个买官卖官,枉杀官员等等。 别人就没有这么做过的吗,有,肯定有! 但是别人绝不会像年羹尧一样做的这么嚣张跋扈,叫所有人都知道。 胤此举恐怕就是想着先把年羹尧给哄回来,到时候他手里没了兵,年羹尧就是个没牙的老虎,胤想要怎么炮制他,他都没法抵抗。 静娴这么跟胤说的,胤也笑而不语,道理是这个道理,谁都能明白,但是能不能经得住惑,到时候就看个人了。 年羹尧在青海,收到胤的圣旨的时候,心中一定,这算是正是为自己正名了吧,抚远大将军! 之前收到万岁爷召他回去的旨意,年羹尧心里还有些踯躅,毕竟战事结束了,虽然是打了胜仗,但是自己也确实做了不少大逆不道的事。 年羹尧心里不确定,万岁爷叫自己回京,会出现什么况。 可是这一道圣旨,稍稍打消了他心里的不安,抚远大将军,自己确实担得起。 紧接着,年羹尧又收到加封一等公的旨意,甚至胤在公文中亲自说他做得好。 这叫他心里边越发的痒痒起来。 而且,除了之前一次,有过召他回去的旨意,万岁爷并没有催促他。 年羹尧心里的戒心也已经越来越低。 直到皇后娘娘召见了他家中的女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