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二章:南方朱雀阵 (第1/1页)
李晏毫不耽搁,当即挥毫泼墨,写了两封信,吩咐崆峒派的五名弟子,星夜兼程,送往峨眉山,交到灭绝师太手中。 又吩咐五名天鹰教教众,乔装打扮,送信武当。 忽听得张无忌道:“盟主,在下也愿意当这信使。” 李晏笑道:“好吧,你是张翠山的儿子,回去武当山,那也是应有之义。” 张无忌喜道:“多谢盟主。” 一群人又商议了一阵,便即散会,等待武当、峨眉二派的到来。 …… 武当、峨眉两派,接到了李晏来信,那自然十分重视,当即点齐人手,于次日出发,赶往甘肃天水。 至于张无忌和张三丰、武当六侠相见,那又是一番情深义重了。 两派人马在甘肃边境遇到,一路毫不耽搁,不一日抵达天水城郊。 只听得号角声此起彼落,远远望去,旌旗招展,剑戟如林,马匹奔驰来去。 双方兵士挖埋壕沟,互相叫骂,污言秽语,直是不堪入耳。 蒙古兵将,虽则多是蒙人和色目人,但蒙古统治中原数十年,许多汉人,耳濡目染之下,亦懂得一些蒙语,双方成天叫骂,也是蔚为奇观。 峨眉派中女弟子甚多,听得这些污言秽语,不由满脸通红,羞恼难言。 灭绝师太冷然道:“空趁口舌之利!” 张三丰呵呵笑道:“咱们先进城吧。” 由张无忌等信使引路,一群人绕过蒙古兵营,向守城士兵通报了姓名,进入天水城。 李晏等闻讯赶来。 一群人闲话少叙,招待两派门人用过了午饭,安排好房舍住宿,所有人又到城中兵营汇合。 汉盟在天水城备战数月,城中兵营辽阔,重重叠叠,一座连着一座,十万余士兵,汇聚于此,人海茫茫,巡查的小校手执长qiang。而天水城中部分百姓,为避灾祸,已拖家带口,逃出天水城,城中空房甚多。当此战争时节,也顾不得许多,尽量不sao扰百姓,已是汉盟军规甚严了。 “杨左使。”李晏对杨逍使了个眼色。 杨逍顿知其意,迈步而出,抱拳躬身,团团行礼,朗声道:“众位均乃仁人义士,多余的话,在下也不多说,直奔主题。” 灭绝师太眉目紧皱,但也在认真听着。 杨逍道:“南方朱雀,属火。相烦盟主统军,领兵三千,此路兵中,五百人卫护主将,其余两千五百人编为五队,分由周颠、彭莹玉、说不得、张中、冷谦等五人统率。这一路兵,侵袭sao扰蒙古大军,须如烈火之猛,不可遏制。” 李晏接令,站在一旁,这一路兵以明教烈火旗教众为主力。 杨逍续道:“北方玄武,属水。由张真人统军,领兵三千。此路兵中五百人卫护主将,其余两千五百人编为五队,分由宋远桥、俞莲舟、张松溪、殷梨亭、莫声谷等五人统率。此军不动如山,屯兵固守,则如山岳之固,不可动摇。” 张三丰接令。 杨逍又道:“东方青龙,属木。此路兵由殷天正统军,张无忌作副将,也是统兵三千。东路兵也分六队,一路卫护主将殷天正,一路卫护副将张无忌,其余四队由我杨逍、范遥、殷野王和韦一笑分领。此路兵舒缓行进,行列齐肃,有如林木之森然有序。” 殷天正、张无忌接令。 他点到最后一路西路军,说道:“西方白虎,属金。这一路由峨眉派掌门灭绝师太主军,领兵三千,一路卫护主将,其余五队由昆仑派何太冲、班淑娴夫妇、崆峒派宗维侠、唐文亮、常敬之等崆峒五老分领。此军直捣黄龙,有如迅风之疾,杀伐来去,撕裂蒙古阵势。” 灭绝师太也接了令。 杨逍点将已毕,命诸路军士在军器库中领取应用各物齐备,然后令旗一展,一万两千兵马分列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朗声说道:“城中十万余正规兵将,和蒙古大军,正面厮杀,他们是主力。我们四路军,互相掩护,旨在牵扯蒙古兵力,撕碎阵型,给主力部队创造有利之机。在场中的许多人,乃初次经历正规战事,不懂令旗,不知号令,也不知配合,接下来的一两个月,大伙需认真演练,熟记令旗含意,跟随主将冲锋陷阵。” 众兵将齐声答应,有若雷震。 南路军以烈火旗为主力,五行旗乃明教起义反元之师,一群人本就熟悉战场,配合无间,熟知号令。李晏即便是初次指挥,也如臂使指,全无生涩。 “盟主,我们这路军,说要侵略如火,那要怎么个侵略法?”周颠叫道。 李晏沉吟道:“幸旗使,你们惯常打仗,经验丰富,说一说你的想法。” 战场厮杀,不比江湖武人争斗比拼,凶险程度,犹要胜之百倍。李晏以前的习惯,并不适用于此,因而他要请教熟悉此道的行家。 烈火旗掌旗使幸然道:“回禀盟主,烈火旗打仗,惯常使用喷筒喷射石油,然后再用硫磺火弹点燃石油,以此杀伤敌军,扰乱其阵营。” 李晏拍手道:“如此甚好!” 一群人愕然。 烈火旗自掌旗使幸然以下,均是一头雾水。这种作战方式,他们从加入烈火旗之日起,便开始使用,早已经习惯,这也是烈火旗的称号由来。 “盟主凭地大惊小怪了,这有什么好的?”众人均想。 李晏却道:“你们尽自己所能,最大限度的携带喷筒,装满石油。”见众人一脸困惑,他一笑道:“至于点燃石油之事,你们不用cao心,全由我来。” 众人一听,恍然大悟。 李晏身具纯阳内力,以他内力之奇特,所谓点燃石油,那是轻而易举之事。 众人省去了一个负担,所可携带的石油,自然增加了一小半。 石油珍贵,在演练之时,当然不会使用,不仅浪费,还极难扑灭石油燃烧的火焰,多生出许多事端来。 李晏等所谓的演练,只是互相熟悉,并假想各种遭遇敌军的情形,他们又该如何应对,是战?是退? 李晏也在学习,虽然他对于行军打仗,并不感兴趣,完全不如他练一天拳,给自己的收获更大。但是,居其职,谋其政,自然要做出成绩来,让人信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