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3、该怎么样赚钱 (第1/2页)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有一个先决的条件,那就是手里的资本够雄厚。 李晔查了一下家底,就算把宫里的东西全部抽出来,现在也绝对养不起十万雄兵。 所以他就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那就是精兵路线。 不过精兵路线也是要钱的,首先是一身装备就免不了。 不然辛辛苦苦练出来的人,三两下就被做掉,李晔的本就赔大了。 “打仗就是打的就是钱啊!”李晔在摇头。 他原本的计划是拉扯一万人出来,最后保留五千人马。 这也是后世的经验,尽可能的缩小指挥机关,以保证作战部队的人数。 说起来,李晔还得感谢老领导,这个退伍军人每逢喝酒,必讲军伍上的事情。 为了拍马屁,李晔多多少少的看了一些军事书籍,慢慢的也能插上几句话。 谁知道,这些东西现在居然还用上了。 “果然是艺多不压身啊!”李晔一边感慨,一边开动脑筋思考挣钱的方法。 想要在长安挣钱并不难,难的是怎么样保住。 且不说那些混蛋军阀,李晔连宫里死宦官都争不过,不然也就不会为了一个螺旋泵而苦恼。 “到底怎么办才好呢?”李晔蹲在地上,手指不停的画着圈圈。 “咚、咚!” 这时,回龙寺钟声悠悠传入耳中,李晔的双眉猛地一挑。 “唰!” 他猛地抓起一把沙子,然后将它们看着从手掌的缝隙中漏掉。 “哈哈哈,我的财富就在这里。” 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利润最高? 说出结果来,恐怕都没有人会相信,那就是脚下的这些泥土。 且不说那些经济作物,养育了无数的人。 用黏土烧制的瓷器,让华夏帝国在几千年里赚得盘满钵满。 用沙子烧制的玻璃,让威尼斯在数百年间长盛不衰。 而美帝更是用沙子制造出芯片,把自己喂得是肥头大耳。 有了这些榜样,李晔觉得他也能利用沙子赚钱。 “就烧琉璃吧!” 很多人以为琉璃就是玻璃,是古代技术不发达时的劣质产物。 但这是一种误解,虽然它们的主要成分相似,但含量的差异却使琉璃和玻璃成了两种不同产品。 玻璃是一种很好的材料,但在纯碱没有发明之前,李晔就不要烧出通透的玻璃。 琉璃就不同了,它的生产工艺要简单得多,甚至在熔炼青铜的时候,也会在机缘巧合下将它烧出来。 “和尚们,老子就等着你们送钱了。”李晔笑着说道。 琉璃被太阳照射,就会折射出七色的光芒,所以又被佛门定为七宝之一。 试想,李晔拿出一尊琉璃烧制的佛像,会在长安城引起怎样的轰动? 就在李晔心情大好的时候,大汗淋漓的黄成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大家,奴婢从智通和尚哪儿要了二十名青铜匠人,并购买了两千斤铜料。” “好!”李晔说道:“这功劳朕记下了,你去领一百缗财物,其中一半归你支配,别的分发给下人。你再给给朕传一道口谕,只要做得好,朕绝不会吝啬赏赐。” “谢大家恩典!”黄成赶紧回答道。 一百缗是八万五千文,拿一半也有四万余文,这样的赏赐已经很丰厚,因为寻常人家一年所得不过数千文铜钱。 “带上来,朕先看看他们的成色。”还真是瞌睡遇到枕头,李晔也有些按耐不住了。 “把人带上来。”随着黄成的一声长喝,二十名衣衫褴褛的工匠被带到李晔的面前。 “噗通!” 那些人根本不敢抬头看一眼,才看到面前出现明黄色,就齐刷刷的跪倒在地上,身体也如筛糠般的抖动起来。 这惊惧模样并赢得黄成的怜悯,他冷冷的说道:“都说话啊,哑巴了?” 工匠们浑身又一颤,磕磕巴巴的说道:“贱民叩……,叩见圣上!” “罢了!”李晔把手一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