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382章 迷局 (第1/2页)
汴水一战,联军败的很惨。曹cao和鲍信两人的大军将近三万人,全军覆没,曹cao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幸免于难。而另外一个诸侯鲍信,同样也是身受重伤,在亲卫的拼死护卫下杀出重围,逃得一命。 经此一战,联军东路大军十一路诸侯成了惊弓之鸟,尽管此刻聚集在酸枣的联军还有超过十五万大军,却再也没有人敢跟西凉军对垒。 而取得此次大胜的张绣和徐荣,却是威名远扬关东。 ……………… 就在曹cao和鲍信兵败汴水的时候,仅仅一河之隔的河内郡温县,也在爆发激战。 袁隗被杀,袁家全族尽诛的消息传到河内后,袁绍勃然大怒,尽起兵马,猛攻温县。虽然于毒和白绕的黄巾军切断了冀州和河内之间的驰道,冀州粮草无法运到,但河内郡本身有足够的粮食存储,支撑大军攻打温县足够了。 张杨据城死守,苦不堪言。 温县这里打得血rou横飞,酸枣大营的联军却因为曹cao和鲍信的兵败而濒临解散了。 袁绍闻讯之后,气得再次吐血。 三月下旬,青州黄巾军开始攻打兖州的济北、泰山、东平、鲁国、山阳等郡国,徐州的东海郡和彭城国。接到求援的兖州牧刘岱、山阳太守袁遗、泰山太守丁原、广陵郡太守张超、平原郡太守刘备、北海国相孔融一边书告袁绍,一边撤军走人了。再加上因为军队全军覆没的曹cao和鲍信,十一路诸侯瞬间去了一大半。 只有豫州牧孔伷、东郡太守乔瑁和陈留太守张邈还留在酸枣。此时,他们和河南尹朱儁正在商谈赈济和卖粮的事,把袁绍的命令早丢到脑后了。 曹cao眼看联盟散了,仗也没得打了,干脆和鲍信一起走了。他给袁绍写信说,他的人马打光了。他到丹阳募兵去,等有了几千人马,他就到河内去会合袁绍。 袁绍痛心疾首,一边给冀州牧韩馥、豫州牧孔伷、东郡太守乔瑁、陈留太守张邈等人写信,要他们以大汉社稷为重,不要因为一郡一州之私利而葬送了挽救大汉的机会,袁绍恳求他们立即中止给河南尹的赈济,切断到驰道,不要让一粒粮食流进河南尹。 袁绍看着快马急驰而去的身影,心如重铅。河南尹一旦恢复正常。讨董大军攻占洛阳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现在讨董大军的联盟已经岌岌可危,如果洛职再久攻不下,后果不堪设想。 许攸和郭图等人眼见局势突然发生巨变,急忙商议对策。 韩馥、孔伷、乔瑁和张邈几人现在没办法制止粮食进入河南尹。他们是应河南尹朱儁的要求,调拨粮食赈济迁回京都的流民。 此时董卓已经离开了京城,河南尹和洛阳都由朱儁全权负责,而朱儁又是一直在暗中支持他们起兵讨董的,朱儁要粮食,有什么理由不给?京都的流民如果暴乱。对洛阳的危害显而易见,他们违反袁绍的命令也是迫不得已。 另外,洛阳和河南尹的门阀士族都是大汉国举足轻重的权贵世家。他们不但在冀州、兖州、豫州等地置有田产庄园,而且他们和各地的门阀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人要从各地买粮买种子,谁敢不给?或者他们从自己的庄园里调拨粮食回京,谁敢阻拦? 许攸给袁绍仔细分析了一下局势。 许攸说:“董卓之所以主动回到长安,除了关中形势复杂外。主要还是想迅速改变京畿的不利局势。董卓虽然退了一步,但他也暂时甩掉了洛阳这个包袱,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当然了,他绝不会放弃洛阳,从洛阳的驻防上就能看得出来。” “而我们呢?我们现在却变得非常被动了。单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肯定无法击败董卓,我们必须要得到骠骑大将军的帮助。然而现在董卓既然愿意主动退出洛阳,肯定得到了骠骑大将军绝不占据洛阳的承诺,否则董卓是不会走的。因此,我们很难指望骠骑大将军会兑现自己的承诺,指挥大军南下帮助我们攻打长安。” 审配不同意许攸的意见,说道:“攻占洛阳,我们趁着关中危急、北疆春耕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洛阳,我们就能再次掌握主动。如何攻占洛阳?河南尹朱儁就是关键。董卓把朱儁留在洛阳的目的显然是想取得骠骑大将军的信任,但董卓大概没有想到,朱儁却是我们的人,他已经来信,要帮助我们攻占洛阳。有了朱儁的帮助,攻占洛阳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