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夜雨霖铃终不怨(二十二) (第2/2页)
先生心里不可能不疼爱,人都是有情义的,罚了他们,他的心里又怎么好过了。陶阳出去的事儿早早就有准备的,只不过提前了而已;自己的亲儿子,他又怎么不了解,他心性纯良简单,若是不看着点,转头就坏事儿了。到时候,不但害了前程也会害了陶阳…他身为父亲,不能不管。 云磊继续道:“陶阳走得很决绝,一句话也没留下,甚至不愿意见一面。如果不是您和他说了什么,他也不至于那么狠心。也不会有这么一出…” “你这是来替你兄弟们兴师问罪来了?” “孩儿不敢。”云磊干嘴笑了笑,眼神暗暗的;即是姐夫也是师父,又怎么会不懂他的一片苦心。 “您没有错,大林确实还小,还不懂事。” 如果没有陶阳这一出,这少爷还在傻耗着;有一天也会娶妻生子,走他原本该走的路,什么都不明白也不会伤心难过,依旧是那个率真诚恳的少爷。——怎料事与愿违,弄巧成拙;本该断了的念想,生生被激了起来。故景不复,余生波澜不平。 他们共同的心愿都是希望那俩人能够好好的,谁也别伤了谁。少爷年纪小,不懂事是真的,就像小时候爱吃糖,吃不着了就难过好久;不让他死了心,他能挂念一辈子。 “陶阳不会不听您的话。”云磊垂眸,缓缓道。 是啊,陶阳不会不听话;从小到大,他都是最乖巧懂事的那一个,没闯祸过,没闹腾过也没和给任何人添过堵。他只会给自己添堵,什么事儿憋着自己想,折磨自己去成全别人。 高烧不退时仍上台唱戏,身体力行与勇气可嘉是无关的。 少爷赶了大半个月的路,过两日就是新年了,这是头一回离家出走在外头过年。从前离开家,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如今在路上却恨不得走快些。 见到陶阳时,他已经是胡子拉碴面色憔悴的江湖浪子了,没有半点盛京城里养尊处优的少爷样儿。 进了剧社角儿们的住所,在一处僻静简易的院子里见到了陶阳。——躺在榻上,脸色苍白,沉沉昏睡;整个人瘦了一圈,轮廓都明显了许多,让他本就瘦弱的身体有些单薄如纸了。 少爷想起当初去西北见老舅的时候,他也是瘦得不像样儿,浑身是伤昏迷不醒,但那时候起码还有一身骨架撑着衣裳。不像陶阳,本就瘦小,这下更是瘦得一阵风能吹起似得。 少爷走到床前,鼻子一酸,眼眶一湿。握着他的手,低低喊:“阿陶…” 病中的人本就睡的浅,昏昏沉沉的脑袋有些恍惚不清;陶阳耸拉着眼,似乎看见了他,又像是做梦一般不真实。 眼皮子重的很,费力睁开又含下,掀了又掀;他咧着嘴笑了,分不清这是在府里还是在书院,模糊不清地:“少爷~” 从前在府里,少爷病了,都得他亲自哄着才吃药。 从前在书院,他病了,都是少爷陪着一块吃药的。 这是在嘉陵关。 他们都长大了。 这一声“少爷”不知让人盼了多久,盼得少爷真以为以后再也听不见了。眼泪一下就止不住了。 陶阳睡得昏昏沉沉,不省人事;真正睁开眼时,天儿都黑了。少爷也被人领下去梳洗了一番,整个人收拾的精神了些;他可是十分认真地收拾自个儿,不想把那副邋里邋遢的样子让阿陶嫌弃,可再怎么样也是憔悴,眼底的乌青和眼里的血丝是怎么都收拾不掉的。 陶阳睁开眼,有些昏,看着床顶账呆着。有一阵熟悉的墨香,耳边一句柔柔的呼喊:“阿陶。” 他看着眼前的人,有些恍惚,闭了闭眼确定了自个儿没看错,眼底涌起欢喜,可这下一刻就清醒过来,撑着手就要起来。 少爷赶紧把他扶了起来,给他撑上靠垫,笑道:“别急别急,我不走!” 陶阳没顾着和他说笑,急急抓住他手腕,问:“你怎么来了!” “见到我不高兴啊。”少爷笑着,拉下陶阳的手,包在掌心里。 “谁跟你开玩笑来呢!”陶阳气恼着,又甩不开他的手:“你怎么来的你!” 少爷仍旧笑着,不应答。 陶阳原本苍白的脸被气出了两分红润,嗓音重重的:“你怎么能来!谁让你来这儿的!你怎么想的啊你?猪油蒙了心,脑子勾了芡!知道这是哪儿吗你就敢来,京城的事儿都不管了是吧?胆儿肥了…” “我想你。” “阿陶。”少爷握着他的手,望进他觉着仿佛自个儿听错了的呆愣的眼神,缓缓道:“我想你了。” 外头的雪融了,陶阳心里暖暖的;虽然有些不知所措,可如今自个儿病着,那就昏沉一次又怎么样呢。 等雪停了,再把他还回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