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章 茶叶蛋 (第2/2页)
,后来车站码头边的茶叶蛋,为了让客人感觉卫生便连壳一起煮,那做法是不正确的,无论怎么将壳敲碎了,不剥壳如何能彻底入味。甚至图省钱,直接加酱油、酱色替代茶叶与香料,更加不好吃。 茶叶蛋起于何时,刘昌郝不得而知,但清朝美食家袁枚《随园食单》里有过一段记载:鸡蛋百个,用盐一两,粗茶叶煮,两枝线香为度。如蛋五十个,只用五钱盐,照数加减,可做点心。 两枝线香代表着两个时辰,少于这个时间,茶汁与香料不能很好地入味,可以稍长一点,但太长了也不大好。 开始还好,煮着煮着香味扩散开,张德奎跑了过来,问:“少东家,做了何好吃的?” “茶叶蛋,还未入味,明早请你来吃。” 刘昌郝在刘梁村传播了不少后来的美食,如豆腐。 古代有一种让人往往忽视的经济,刘昌郝称它为卖货郎经济。不止是卖货郎与卖日用百货,有卖猪rou的,有卖豆腐的,有卖果子的,有卖卤菜的,还有补锅补鞋修伞的,刘梁村在方圆算一个大村子,甚至会有艺人来到此处讨生活。刘梁村本来也有一家卖货郎,然而…… 蔬菜必须让韦小二或武兆麟去各家各户买,rou与豆腐未必去乌头渡买,多是挑上门。 豆制品买的多,老豆腐,红烧油煎生伴皆可,不过刘昌郝发明了一种做法,他向薛勇家讨来陈年臭咸菜水,放在瓷盆里,再放进豆腐,倒上麻油,随着饭一起蒸。第一次做的时候端上来,差一点将苗苗臭跑掉。然而吃着吃着,各户人家都喜欢上了这种做法,渐渐地又传向了刘梁村。 大年初一,刘昌郝换好桃符,挨家挨户拜年。 他在拜别人的年,别人也在拜他家的年。 一圈跑下来,看到一屋子的孩子。 茶叶蛋不入味也就那样,一旦入味,却是一道美食。刘昌郝做的年糕味道也不错,还有许多美味的果子。 昨晚刘昌郝还准备了一些食物,除正餐的几样“大菜”,也准备了小菜,五辛盘不用说了,随后咸rou切成丝,下油锅煸黄捞上来,再将腌芥菜、腌大棵青切碎,用爆油翻炒,倒入炒好的咸rou丝,翻两滚盛上大盆子。这两种小菜有一门好处,不用乘热吃,有客人来了,盛上一碟即可。 还有汤圆,先将芝麻炒熟,用小磨磨成粉,没有蔗糖但有其他的糖,将饴糖稀释还原成糖稀,再加一些蜂蜜进去,放入芝麻糊,用它们做汤圆馅。当然,刘昌郝会做的也只是一些家常菜与常见的小吃,若是将一盒鲍鱼放在他面前让他做,刘昌郝同样地会懵逼。 但对于刘梁村与几家佃户,已经好吃快到爆炸的地步。 一大群孩子来拜年,有这么多好吃的,便赖着不走。 二妹一边吃一边揉着肚子,刘昌郝好笑地说:“其或是鸡子,或是糯米食,不易消化,不能吃多了。” 二妹不理他,继续吃着茶叶蛋。刘昌郝又说:“替我烧锅。” 二妹指了指她的新衣服,并不能算是新,是刘昌郝最后一批鞭炮去京城时,替她买的二手裘衣,但也不算旧,八九成新。 “不能脱掉吗。” “我不脱。” 刘昌郝忽然想起来,以前刘父在的时候,替二妹置办了一些过冬衣服,女孩子长得快,刘父去世,刘家情况急转直下,谢四娘只好将自己穿过的毛褐改小让二妹穿。 去年冬天二妹上工穿的就是谢四娘改的毛褐,已经显小,但不是卖惨,都是这样。二妹还算是好的,许多人家过冬的衣服更惨。 二妹漂亮的衣服里面肯定破破烂烂的旧衣服,到了爱臭美的年龄,不好意思脱。 刘昌郝不点破,说:“你继续吃吧,少吃点。” 他脑海里却在想,让他现在去科举,一万个人中了都轮不到他中,然而在过冬御寒上,他还是能想出一些主意的。 第二天刘昌郝准备带着苗苗去拜舅舅家的年。 四婶突然过来说:“昌郝,你带二妹去拜年。” 刘昌郝不解地看着四婶。 古代过继也很正常,但必须理清楚两家的关系,正确的打开方式就像二妹一样。吃在四叔家,住也在四叔家,替四叔家干活,挣的钱上交给四叔,那怕上坟,必须上四叔家那边的坟,刘昌郝家这边的坟可以上也可以不上。以后上门求亲,媒人乃是去四叔家求亲,而不是来刘昌郝家向谢氏求亲。二妹两边走动可以,谢氏虽是亲生娘,只能当成亲戚,四叔四婶才是真正的爹娘。 统治者对过继的风俗往往也是持着支持的态度,原因简单,有人子女多养不起,有人无生育能力,两者调和,便会使许多孩子少有所哺,使许多孤寡老人老有所养。 理清楚这种关系,才能弄明白宋英宗搞的濮仪之争,为何遭到那么多大臣的反对。 按照礼法的传统,宋仁宗才是你合法的父亲,况且他还给了你一个皇位。你身为皇帝,得做天下人的表率,谁知你不感恩,还破坏礼法,一起学习你,别人家以后还敢不敢收养人家的子女? 同理,刘昌郝的舅舅已经不是二妹的舅舅,二妹拜舅舅年,得拜四婶的兄弟,而非是谢四娘的两个哥哥。 四婶这么做是不对的。 谢四娘在边上说:“昌郝,你带二妹去拜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