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五章 活字印刷(1) (第2/2页)
更多人亲身了解活字的魅力。 他还自掏腰包,在铸字行斜对面租下一间房子,作为工艺馆,摆上各种老机器物料,请老师傅和教授为大众讲解整个活字印刷行业的知识。 在他心中,应该被人们记住的,不单单是一个个小铅字,更是那一段曾经创造过无数美好的活字印刷历史。“汉字有五千年的历史,一个传统工艺里蕴含的美的力量,值得我们这么去重视它。” 他说,人们最好奇的,无非是他为什么要做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为什么一定要保留一个注定要被淘汰的东西。对此他想得很透彻:那些老的、过时的东西,也许现在很多人暂时不明白它的价值,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利用。 但它就像一颗种子,你今天不知道它以后会长成什么样子,但只要留下它的命脉,也许几百年、甚至一千年后,它会长成让所有人都惊讶的大树,我们将能从它身上找到我们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灵感和价值。如果没有人留下它,那后人就永远都不会知道。 “我们只是需要一点时间而已,我对这个还是蛮乐观的!” “活字文化的推广,不应止步于变成小礼品,它有无限的可能。” 听到这句带着笑意的话,我忽然想起一位曾拜访日星的作家所说的话: 活字印刷,和冷冰冰的电脑排版比较,带有点粗糙的性感。这种不完美,在一个一味追求工整和统一性的时代里,才显得真实和珍贵。 如同张介冠和日星所秉承的理念——昔字,惜字,习字,我坚信,汉字的体温,将在我们的时代中留存,隽永。 活字印刷是早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的中国人民发明的。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是一种印刷方法,通过使用可以移动的金属或胶泥字块,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重复使用的印刷版。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北宋庆历间中国的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的诞生。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 社会的需要。至迟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唐朝,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 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业发展到全盛时期。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北宋发明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 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毕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 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 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 毕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升没有采用。 毕升的胶泥活字版印书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现代的凸版铅印,虽然在设备和技术条件上是宋朝毕昇的活字印刷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活字印刷的发明,为人类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中间,中国的平民发明家毕昇的功绩不可磨灭的。可是关于毕升的生平事迹,人们却一无所知,幸亏毕昇创造活字印刷的事迹,比较完整地记录在北宋着名科学家沈括的名着《梦溪笔谈》里。 1965年,浙江温州出土一件印本残页《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有关专家考证认定为是毕昇之后大约50年北宋时期的泥活字印本,应是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