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的梦_第八十二章 尼木藏纸(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二章 尼木藏纸(4) (第2/3页)

于材料和图案千变万化,风格各异,而且有着非常原始质朴的纹理,很有发展前景。

    值得欣慰的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藏纸带来无限商机,以藏纸为原料的皮纸绘画、雨伞、太阳帽、礼品包装袋等工艺品热销西藏各个旅游景点,让游客爱不释手。

    提及藏纸的未来,这个脸上已布满沟壑的老人没有过多的豪言壮语,只说希望能够扩大藏纸的生产规模,让这一传统技艺能够得以传承和发展。这其实也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尼木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县城所在地塔荣镇距拉萨约143公里,除了享誉区内外的“尼木三绝”之外,还有吞弥·桑布扎故居、尼木县国家级森林公园等景点。拉萨东郊客运站旁边有到尼木县城的中巴车,上车买票,客满即走。

    第一步:去皮挖出狼毒草根后,先在水中泡洗,除去褐皮和泥土,然后用石头或铁锤捶打,分离表皮和内芯。用小刀削去表皮的外层,留下白色部分,这就是制作藏纸的主要原料。

    第二步:煮料将取得的白色纸料与水、碱混合后煮料。煮料过程约两个小时,其间要不断搅拌,直到纸料变软变黄。

    第三步:捶打将煮好的纸料捏成团,用石头将纸料捶打成薄饼状,成为浆料。这一过程十分费力。

    第四步:打浆在陶罐中加入浆料和水,水量根据纸浆的稀释程度而定。用双手飞快地搓动一头带有叶片的木棒,使纸浆悬浮均匀。

    第五步:浇造将打匀的纸浆浇入纸帘中,并将纸帘慢慢放到干净清澈的水池中,然后用手端平纸帘,极缓慢地从水池中抬起,使水慢慢从纱布中渗下。

    第六步:揭纸将从水中抬起的纸帘慢慢拿到阳光下晾晒。1个小时后,纸基本晒干,呈现白色。从纸帘的一个角边开始揭纸,把手背慢慢插入纸和纸帘之间,将纸从纸帘上揭下、叠好,便完成了整个造纸过程。

    有人说:“西藏的历史是记载在藏纸上的。”千百年来,藏纸默默记录着西藏的历史,见证了文明的进程。作为五大藏纸之一的尼木雪拉藏纸,历经1300多年的历史,曾是西藏佛教经典和官方文书的重要载体。

    在现代工业的冲击下,这门造纸技艺正在淡出人们的视线。作为这门手艺的守护人和传承人,次仁多杰努力让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延续传承。

    从拉萨尼木县城向西车行10分钟,就抵达了塔荣镇的雪拉村。“雪”即酸奶,“拉”为好的意思。相传,当年五世达赖喇嘛行至此地,吃了当地村民制作的酸奶,大为称赞,因此赐名。然而雪拉村不止酸奶好,其藏纸制作从古至今盛名远扬,也是旧西藏五大藏纸之中现在仍完好传承下来的唯一一种。

    “哗啦,哗啦……”一声声清脆的抖纸声,次仁多杰老人把米白色的雪拉藏纸举过头顶。迎着正午的强烈阳光,老人眯着双眼验看纸张的质量。“今天这一批做得还不错,等会可以给拉萨那边发过去了。”次仁多杰轻轻地在纸张上摸着,笑着对儿子格桑旦增说道。对儿子今天做的纸,老人还比较满意。

    藏纸制造技艺相传源于文成公主进藏。当时,佛教的传入,以及藏文化的发展,刺激了造纸业。但中原造纸所使用的原料不盛产于西藏,工匠们最终依靠中原造纸术的原理,就地取材,生产出独具地方特色的藏纸。藏纸产地众多,曾经出现了只要当地有原料,有清澈的水源,就能设立纸槽,进行造纸加工的局面。

    次仁多杰介绍,雪拉藏纸就地所取之材是狼毒草根,其本身有一定毒性。狼毒草根系越发达,毒性越强,但制造出来的纸张越有韧性,越耐磨。经过煮、漂等多道工序,狼毒草根毒性消散,但纸品却有了不怕虫蛀的特点,可以长久保存。

    尼木雪拉藏纸,曾经享誉西藏内外,至今盛名犹在。作为雪拉藏纸的主要产地,雪拉村曾经有不少人家以制作藏纸为生。后来,由于新型纸张的冲击、原材料的稀缺和人力成本上升等原因,全村的造纸业一时陷入沉寂。西藏其他地区的造纸业,就是由于长期没有人生产,技艺没有人传承,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我从14岁就跟着父亲学造纸,只是可惜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手艺啊。”老人有些失落。而今,老人和他的两个儿子是雪拉村仅有的三个雪拉藏纸匠人。

    “现在别的村民早都不愿意生产了。年纪大的觉得狼毒草有毒伤身体,年轻人觉得这个活又苦又累还挣不到钱。”雪拉藏纸的困境还源自原材料的稀缺与当地的风俗。

    狼毒草虽然在雪域高原很常见,但只有生长20年以上的才可以用来做藏纸。而且采集时间短,每年只有5到7月份是固定的采集期。同时,西藏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若是拔出狼毒草,露出赭红色的土地,上天就会因愤怒而降下泥石流、旱灾、霜冻等灾害。

    巧合的是,狼毒草正是土地沙漠化的象征植物,泥石流、旱灾等并不是因为狼毒草被拔出来而产生,而是在狼毒草出现时就开始潜伏。

    “我从1987年开始跟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签订藏纸供应的合同,一直到2007年,整整有20个年头了,他们存档案的纸都是我亲手生产的。”次仁多杰说。

    “后来档案馆都用电脑存档案了,我的纸差点卖不出去,好在扎什伦布寺及时联系我,我的纸又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