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琮传_第六十三章 去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三章 去留 (第1/2页)

    青云书院里的伙食很简单,一个铜板就可以吃饱,每人两个木碗,一个装饭,一个装菜。

    关中之地的主食以面食为主,这让前世生活在鱼米之乡的贾琮很不适应,在荣国府里的时候他还可以经常吃到粳米。

    才吃了两顿饭,陈远之就嚷嚷着不想再到饭堂里吃了,把目标放到了距离书院不远处的仙水镇上。

    因为周围有很多书院的缘故,仙水镇远比附近的几个镇子要热闹繁华一些,三四丈宽的街道铺满了青石板,街道两边有很多二层三层的酒楼店铺,卖什么的都有,例如举贤馆的鱼,取自临近的河流湖泊,甚是新鲜,吃法有十数种,味道更是一绝。

    不过最美味的还是张记的烧鸡,味美多汁,陈远之只吃了一次,就念念不忘了,只是价格有点贵,半两银子一只。

    半两银子,够很多寒门学子门用上半个月了,陈远之出门的时候,身上并没有多少银子,虽是陈府的少爷,可他的生活似乎比贾琮过的还要拮据,幸好贾琮多带了一些银子,所以二人基本上每一顿都能吃到荤腥。

    贾政馈赠的金银,贾琮并未使用多少,除了这次来书院带了一些,剩下的都在小如意那里。

    贾琮执拗不过一旁聒噪的陈远之,放下书本,揉揉眉心,无奈道:“师兄,师傅他老人家临行前可是嘱咐过我们的,回去是要考校我们在书院里所学的……”

    贾琮还未说完,陈远之就满不在乎,略带鄙夷道:“师弟,你看的这些我早就看完了,再说了,你每天看书就看了几个时辰,你都瘦了,你要是这样回去,父亲和母亲肯定会怪罪我没有照顾好你。”

    “停停停!我去还不成吗?”贾琮起身,妥协道。

    “这才对嘛,一会儿我们先去张记那买只烧鸡,再去举贤馆吃鱼。”

    两人出了学堂,一路上很多学子都朝贾琮行礼问好,贾琮一一回礼。

    若是说现在青云书院的头号瞩目人物是谁,那非贾琮莫属,不仅仅是因为他在诗词一道取得的光辉事迹,更重要的还是他的出身。

    荣国公府。

    这四个字在很多学子心里都是巍峨大山一般的存在,那可是响彻天下的荣国府,他们只有仰望的份。

    虽然贾琮是庶出身份,却依然无法阻止他们敬畏的目光,贾琮刚来了两天,就遇到几十个在他面前毛遂自荐,希望成为朋友的学子,贾琮知道,这些人都上看上了他的名头,而他也不需要那么多的朋友。

    青云书院早上有先生授课,下午的时候学子们可以自由活动,无拘无束,而贾琮一般都是和陈远之在学堂里或是看书,或是写字。

    张灏安这个人,也是进士出身,原本在鸿胪寺做一个正八品的小官,做了几年,见升迁无望,索性辞了官到青云书院做了一个教书先生。

    一个月五两银子的薪水比鸿胪寺那个小官高了一倍多,足够其一家人吃饱喝足,他的性格和陈伯行有些相似,刚烈,眼里容不下沙子,又有些古板,学问作的很好,在青云书院十几个先生里可以说是出类拔萃,数一数二的。

    青云书院对比其他几个书院来说,规模不大,却也有一百多个学生,十几个先生,山长姓李,年岁七十许,也是进士出身,曾在户部任过侍郎,十几年前乞了骸骨后,回到老家仙水镇,一手创办了青云书院,现在正在江南之地与老友相聚,书院一直是张灏安在管理的。

    傍晚的时候是仙水镇最热闹的时候,附近几个书院都放了晚学,街面上多了很多穿着士子服的学子。

    贾琮和陈远之都是一身青袍,没入人群中并不显眼。

    “您几位?”

    贾琮和陈远之刚迈入举贤馆的大门时,一个黑衣小厮立刻跑了过来,点头哈腰殷勤的问道。

    “两位,不知楼上是否有雅间?”贾琮微笑道。

    贾琮生的本就极好,加上出身名门,无形之中在普通老百姓眼中就有了一股贵气,他这么一笑起来,不禁令人如沐春风,连一旁坐着喝酒的几个学子都纷纷侧目,看了过来。

    “有,您上面请。”那小厮说着,把贾琮二人引到二楼临窗的一张桌子旁,这个位置可以看到大半的街景,小厮斟好茶水后,又问道要点什么菜。

    “新鲜的鱼有吗?来两条,一条红烧,一条清炖。”陈远之一只腿翘到椅子上,大大咧咧道。

    “好嘞,您还要点别的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