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威震高句丽 (第2/2页)
倒是十分合适!” 李世民点头道:“如此,便如李卿所言!”然而他话音刚落,帐外便匆匆走进来一位大将,此大将名叫张士贵,也是唐初名将,而且曾为秦王府老人,深得李世民信任,只见张士贵满脸喜色拜见李世民道:“陛下,臣有喜事禀报!” 李世民一愣,道:“张卿,喜事何来?” 张士贵道:“陛下,臣帐下有一名叫薛仁贵的小卒已单枪匹马杀进了高句丽军中,他直取了围困刘君邛的敌将首级,杀的高句丽军胆寒,刘君邛已经获救了!”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李世民也从主位上站了起来,道:“张卿此言当真?” 张士贵笑道:“陛下,臣怎敢妄言?如今薛仁贵已经将敌将首级悬于马上,带着刘君邛安然回来了!” 李世民突然想起不久前自己在巡视军营时见到的那名小卒,心想莫非就是他,于是他大喜道:“真猛将也,不亚于尉迟敬德!速速传他来见朕!” 之后李世民便亲自接见了薛仁贵,还对他做了口头褒奖和赏赐,只是没有提升他的军阶,故薛仁贵依旧还是名小兵,可这对薛仁贵而言,已经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了。 要说这件事是从何而起的呢?那就说来话长,薛仁贵最早是在张士贵处报名参的军,故算是张士贵手底下的兵,可当年共有三万人一同入伍,薛仁贵一介小卒,张士贵哪里认得他?可刘君邛不一样,他两年前还是一个低级将领,薛仁贵曾在他手下当过差,刘君邛为人豪爽,待薛仁贵不薄,因此接了善缘,故薛仁贵一听他被困,便不管不顾地单枪匹马便杀了过来。 经此一役,薛仁贵名声大噪,从此在唐军与高句丽军中变得如雷贯耳起来。其后,唐军也像突然打通了关卡一样,打的高句丽守军节节败退,并于贞观十九年六月兵临安市城(今辽宁省海城市)。高句丽莫离支(相当于宰相)渊盖苏文为了抗拒唐军,派遣大将高延寿、高惠真率二十五万大军依山驻扎,而李世民在亲自视察地形后,则命令诸将分头进击安市城。 军帐内,薛仁贵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白袍,并在腰间挎起双弓,然后抱起了周鸿现,对着他的脑门便是一亲,道:“小红,你真是某的福狐,自从遇到你,某便感觉要时来运转了!” 周鸿现心底满是嫌恶:“亲你妹啊亲,都是男人恶不恶心啊?” 薛仁贵反正看不懂周鸿现的心思,他只豪迈大笑道:“今日某要出战了,某要让陛下亲眼见到某在万军丛中的表现,大丈夫建功立业便在今朝!”说罢,他仰头迈步离去。 贞观十九年六月廿一,李世民命李勣在安市城西与高延寿交兵,又命长孙无忌和牛进达率军埋伏超后路,自己则率军坐镇于高句丽军营的北高峰之上。 这一日两军交阵,旌旗蔽日,杀声震天。李世民眺望着军情,皱眉道:“高句丽连番战败,朕本以为今日可以轻松取胜,却不想这高延寿还敢主动出战,且士气颇高,如此看来,我军想要速战速并非易事啊!” 一谋臣道:“陛下,高延寿乃高句丽王室名将,素闻此人练兵有方,最善鼓舞士气,故我军才有今日交战之艰辛!” 李世民闻言点了点头,可是他刚点完头,便见唐军中突然杀出一人,那人未着片甲,却身着白袍,手持戟枪,腰上还挎着双弓,不停地高喊着冲锋。 李世民微一愣神,再寻找那人,便见那人已杀入高句丽阵中,他将手中的戟枪使得是虎虎生风,左进右突之下,竟一连将多名高句丽战将刺下马来,他又持起弓箭,左右开弓,一时间更有大批高句丽兵将被他一箭一个,直接射穿脑袋身亡。 那人犹如一个杀神,一进入高句丽军中,便如虎入羊群,高句丽士兵皆被他杀得胆寒,唐军气势大振,并大举跟进,杀得高句丽士兵一个个掉头争相奔逃,战场局面顿时为之大变。 “真乃神将也!”李世民赞叹之余,不禁问身边群臣:“诸位爱卿可知此白袍者是谁?” 一人笑答道:“陛下忘了吗,此人便是你前不久刚刚嘉奖过的薛仁贵啊!” 李世民起身大笑:“原来是他!” 安市城之战,薛仁贵又大显神威,杀的高句丽军望之披靡,经此一役,高句丽军大败,被唐军斩首两万余级,高句丽举国震惊。 为此,李世民特意召见了薛仁贵,赐他马二匹、绢四十匹及俘虏十人为奴,并升其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从此,薛仁贵终于从大唐的一介普通士卒变成了将军。 而且,薛仁贵作为年轻一代的将领,李世民还对他寄予了厚望,对他说:“朕的旧将们都老了,难以承受繁重的军事重任,朕每次都想提拔骁勇雄健的将领,却发现无一人比得上你。朕的高兴不在于得到辽东,而在于得到你啊!” 薛仁贵因此对李世民感激涕零。 夜晚来临,安市城内的一处豪宅已成了李世民的临时行宫,此时,行宫内外灯火通明,而李世民正在房中满含忧郁地念着一首诗:“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其身边太监道:“圣人是在思念惠妃娘娘吗?” 太监所提的惠妃娘娘乃是李世民的宠妃徐惠妃,其人不仅长的貌美,而且天资聪慧,史称她出生五个月便能说话,四岁便熟读《论语》,八岁便可作诗,故李世民在听闻她才貌双全后,于贞观十三年将年仅十四岁的她召为才人。 而李世民念的这首诗也有个故事,有一次他招徐惠妃见驾,可徐惠妃久久不来,惹得他大怒,后来徐惠妃就写了这首诗给他,意思是我因为化妆化久了才来晚的,还不是为了打扮漂漂亮亮的再来见你吗?李世民见诗之后转怒为喜,并从此对徐惠妃更加宠爱。 此时,李世民点头叹道:“哎,朕一日不见惠妃,便如隔三秋!也不知朕离开长安这么久,她会不会埋怨朕?” 太监笑道:“圣人多虑了,圣人为国cao劳,惠妃娘娘蕙质兰心,自然懂得体谅圣人的难处!” 李世民道:“你一个阉人,哪里懂得女人,女人撒起娇来,可是不管不顾的!” 太监脸上丝毫不见尴尬,只没心没肺地笑着,又道:“要不圣人回长安时,给娘娘备件特别的礼物,兴许娘娘一开心,便不会再埋怨圣人了!” 李世民心一动道:“这倒是个好主意!不过什么样的礼物才能称的上特别呢?金银珠宝就别提了,太俗!” 太监本来刚想提建议,可听到李世民这么一说,便乖乖地闭上了嘴。 突然,李世民一拍脑袋道:“瞧朕这脑子,怎么一开始就没想起来呢?前年高句丽王曾给朕进贡过一件上品狐裘,惠妃十分喜爱,年前却不小心被烛火给烤焦了一块,惠妃还因此难过了许久。如此,若能再找到一件差不多的上品狐裘,惠妃一定会开心不已,只是这上品狐裘一时间却也难找!” 李世民的话说完,太监的脸上便露出了一丝喜色,道:“圣人,这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定是上天感动于圣人对惠妃娘娘的一片真心啊!” “哦,此话为何?” “圣人有所不知,前些日子我奉圣人之命宣旨给那薛游击,便看见薛游击处养有一只红狐,那皮毛之光鲜真是百年难得一见呐!” 李世民一听,嘴角微微勾了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