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一三六 猎狐之夜(下) (第3/3页)
得逐鹿之争,把持朝政数十年,将各州世家压得喘不过气。是时候结束了。上林苑里贺寿的各家家主早已蠢蠢欲动。季常兄,大丈夫当立功名,成不世之功。除掉鸿贼,放鹿天下,就在今夜。你……做是不做呢”
荀朗的笃定让人害怕,荀朗的计划让人沉醉。 郑桓几乎就要完全相信了,忽然,他想到了什么,阴测测笑了起来:“子清,我知你与天子情深意笃,此番竟然要背信弃义?” “情深意笃……”荀朗的手微微一颤,默了半晌。忽然,映着清冷月光,太师温润的脸上现出了肃杀,“季常兄有所不知,此番背信弃义的人不是在下,而正是居于御座之上的天子啊。” “怎么……” “郑家用几十年的经营喂成了一只披坚执锐的吃人虎,我们荀家则用十三年的心血养大了一只身穿皇袍的白眼狼。” “凤翎!” 听到那个名字,荀朗的眼中阴云密布:“她本是一介痴儿,若非仗着荀家的势力,我的辅佐,又怎会有镇守一方的机会。可是那个痴儿,竟然鸟尽弓藏,与那窃国弄权的逆贼鸿昭……大行苟且,甚至……”他闭上眼,字字锥心,十分痛切,“有了孽种……” “子清……” 郑桓瞬间有些明白了。 于军国大业,于儿女私情,他与荀朗,都已经有了共同的仇敌。 其实早在两月前,他勾结乾国夏翊劫持天子的时候,就已经从那些金乌军医的口里得到了这个了不得的消息。 天子在甘泉有了子嗣。 那位幸运的皇父只能是摄政鸿昭。 这真是帝国最大的“惊喜”。原来荀朗也了解了这个惊喜。这就难怪他会突然叛变了。 荀朗一直是郑桓最佩服的“男宠”。 他们离凤床天子都只有一步之遥,可是因为有鸿家这只拦路虎,这一步也许永远都走不过去。 去岁被赶出宫时,郑桓曾恨死了得宠的荀朗,并发誓要重新夺回天台宫。 真是风水轮流转,不到一年,被天子丢弃的人就成了眼前的青衫太师。 郑桓可以理解荀朗,相同的经历曾让他毒死了文宗凤和,只不过这一次,荀朗比他做得更加迅速。 “她以为我全不知情,岂料我也有些医术,早已摸出了她的喜脉。”荀朗的唇边泛出冷笑,“那个该死的女人,当年曾经如何痴缠,如今不过从我这里学了点滴皮毛,就妄想将我cao控于鼓掌。简直可……” 荀朗陡然住了嘴,因为他见到自己的侍从正捧着一个锦盒候在城墙的那一头。 “季常兄,可还记得我许你的接风礼物” 他微微一笑,抬手让侍从向犹在发愣的郑桓献上了锦盒。 郑桓迟疑着打开了,一见盒中的礼品大惊失色。 那里头装着一个年轻男人的头颅,面目孤傲,犹带着生前的清高气度。 送礼的太师笑眯眯做着解释:“崖州神宫里的成姬夫人一直觉得,自己的宝贝儿子有一天会遭到他兄长的陷害,所以才会向天子投诚。世子不是家主,家主不是嫡出,乱七八糟的鸿家啊,派系林立,各怀鬼胎,实在是太容易钻空子了……何况云山隔绝,路途遥远,要弄个冤假错案真是易如反掌。等到鸿大公子的冤屈被洗净了,九州已经四分五裂了吧。说来有趣……”荀朗轻轻嗤笑,“这个主意,还是和善的崔大人给我出的呢……” 郑桓面色苍白,盖上了锦盒。 荀朗按剑走近,杀气腾腾。 “季常兄,你这只天狐,已经见到了这份厚礼,就算是踏入了朗的陷阱,再难全身而退了。兄若仍是踟蹰,不愿襄助,朗就只好寻个办法让你……永远保密了。” 郑桓牙关紧咬。 荀朗逼视着他,神情笃定,握剑的手却已经满是冷汗。 那个送礼的小卒,也在用诡异的眼光偷偷打量着他。 终于,天狐下定了决心。 “贤弟果敢,愚兄佩服,实不该猜疑贤弟的志向。既然已经水到渠成,愚兄又焉有袖手旁观之理呢” “多谢仁兄。”荀朗拱了拱手,复对那小卒道:“你带着这份厚礼替我送去上林苑。那里的崔刺史,正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呢。” 小卒在阴影中微微一笑,领命而去。 荀朗言罢,扭过头,用询问的眼光望向身边的郑桓,“季常兄,戌时……快到了,那海陵府的烟花……” 郑桓定了一定,明白了他的意思,终于对着那一边的金甲卫士点了点头:“将海陵府的贺礼送去吧。” 金甲武士领命而去。 荀朗望着郑季常决然的眼睛,满意地勾起了唇角,一点恭候多时的陈璋,沉声道:“陈都尉,传令羽林,吊起浮桥,封锁坊巷,我们准备与郑公……合兵。” 戌时已至,“千秋宴开”。 河南三州进贡的焰火在长安夜空如期绽放,缤纷夺目,璀璨绚丽,如流星,似花雨,召唤着潜藏在城里蠢蠢欲动的万千逆流。 青衫太师手按长剑,目光坚定。 他记得昨夜月下,没有万点银花散火城,只有天子那张忧虑的脸庞。 “子清,你如何确信能将他们一网打尽郑桓诡计多端,万一……我不许你去……” “陛下,主公……我有足够的理由,让他深信不疑,你就在上林苑乖乖等我的消息吧。” 凤翎不再言语,她知道,荀朗永远都不会出错。 自崖州基业草创起,荀子清总是能替主公守住每一座城池,从南疆到京师,从未有失。 因为他自己已经化作了一座城,任凭风雨,无惧刀剑,不动如山。 此刻,望着满城灯火,荀朗微微笑起来。 “凤翎,你可看见这里的风光” 他已尽了全力,不惜扒开隐秘在心口的伤疤,用自己淋漓的鲜血rou引逗那只贪婪的天狐。 天狐终于入圈,围猎就要开始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