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种田:扑倒摄政王_第138章 一三八 子清的抉择(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8章 一三八 子清的抉择(中) (第1/2页)

    北衙禁军营,中军大帐内,留守众将分列两旁,灯火跳动,气氛凝重。【】

    太师荀朗持节而立,面色硬冷,诘问跪在底下的少年将军。

    “慕容彻,你告诉我,何为金吾?”

    少年的额上渗出了冷汗。

    “金吾者,宿卫天子之将也。”

    “那……金吾将军,临行之时,我是如何嘱咐你的”

    慕容彻暗暗吸一口气,一字一句回禀道。

    “死守上林苑,保护圣驾周全,不得……离开半步。”

    荀朗冷冷一笑,悠悠道:“将军行的好事。”

    “老师……”慕容彻一阵慌张,抬头望向了荀朗。

    “中军帐内只有将帅,无有师生。”荀朗握紧节杖,凛然道,“本帅持节都督京师兵马,令行禁止,将军却玩忽职守,擅自入城。是把军纪当儿戏,还是对本帅治兵有疑义”

    “不……不是的。”慕容彻一听这话更加愧悔无地,急得眼泪都要出来了,连连叩头道,“都督明鉴,末将不敢,万万不敢。”

    众将见此情形,都有些惶惑。他们知道慕容虽然莽撞,却是迫于无奈,何况也并没有真的闯下什么大祸。

    荀朗之所以这样严辞责问,不过是要在众将面前树信立威,明法纪,正纲常。

    在这种训徒场面中,他们这些看客论理也该替学生求个饶,给大家一个台阶下,可是……

    众将纷纷偷眼打量坐在帅案之侧的那个罪魁祸首。

    有那一个人在,他们又怎能随便开口呢?

    交椅上坐的,正是在金吾将军护卫下偷潜回城的当朝天子,只是此刻,她已天威尽丧,活像个乱军中的兵勇——

    细鳞甲护身,长发高束,鬓发散乱,灰头土脸。一望可知,金吾卫在上林苑护驾的职责尽得并不好,皇帝陛下是穿过了重重叠叠的兵戈乱阵才来到此间的。

    既然已经定好了两路用兵的方略,还把节杖给了荀朗,那么天子此刻为什么要回来?

    难道是对荀太师……

    众将越想越怕,大气不敢出,只求能装聋作哑从这一场皇权与相权的纠纷中全身而退。

    凤翎神色恹恹,咬着唇不说话。

    荀朗看见她那张苍白的脸,不由心口发紧。

    祖宗这种不要命的胡闹还要玩几次直要玩到把他折腾死,才算甘心吧……

    “自去营前领二十军棍。”

    荀太师冷冷发落一句,扔下了令牌,引得天子惊讶地瞪大了眼。

    “末将领命。谢都督宽宥。”

    慕容彻答应得干脆果断,捡起军令,恭恭敬敬叩完头,也不管女帝与众将,起身大步离了营帐。

    凤翎尴尬万分,既不能唤回慕容,也不敢去问子清,手足无措地坐在灯火下,握紧交椅的扶手,望着执法如山的荀太师,怔愣无言。

    大帐内外,死一般寂静,只有典刑官一声声的报数和脊杖击打皮rou的声音刺入帐中。慕容彻是个好样的,凤翎没有听见他哼上一声,可却能够想见少年皮开rou绽的痛楚。

    “这种时候,你非要回去看住子清,只怕慕容小四会倒霉的。”

    凤翎现在终于明白了鸿昭这句话的意思,更明白了他说这话时,为何笑得那样诡异。

    整个朝廷都在上林苑静候长安城清洗完毕,她却乾纲独断,定要在血雨腥风中进城,回到荀朗身边。

    “慕容,我怕今夜若是不回长安,就会和子清走岔路,再也……遇不上了……”

    她没有叫他“四儿”,而是正正经经当他是个大人,唤他的名姓。

    少年只听了她这一句,便一言不发护着她,以鱼符密诏,通过了重重关卡,一路来到这里。

    犒赏他的……却是一顿棍棒。

    二十军棍,每一棍,都重重落在了她的心上。

    晃动不明的光影里,众将个个低眉顺眼。荀朗紧紧握住节杖,面沉似水,对着营寨大门,静静等待军法执行完毕。

    没有人知道,他的耳朵在声声听着脊杖的声响,余光却在悄悄打量坐在一边的天子。

    她正咬着唇,瞪着他,那双乌溜溜的眼睛一瞬不瞬,盈盈泛着光,最后,终于低下头,扶了额,把脸藏进手掌落下的阴暗中,深深地吸气。

    他的心猛地一缩。

    又是这种表情……

    小皇女凤翎是个软骨头,爱哭鬼。少年时,她常会为一出无聊的风月戏文,哭上好一阵。

    “祖宗啊,戏文都是假的呀。你能不能不要再这么丢人了?”

    英姿耀眼的凤鸣总是这样批评自己没有出息的meimei。

    jiejie的斥责没有办法止哭,那种时候,荀朗若在,多半会送上香香甜甜的“止哭良药”。

    吃货吃着吃着,便不再哭泣了。

    可惜,凤鸣没能看到,自她死后,没出息的软骨头已经渐渐长了志气,就连催泪的风月戏文也不大看了。

    荀朗记得,去岁初秋,他陪凤翎在太庙寻得了那匹赤金小马,那之后,他就再没见她像样地流过眼泪。

    痛极了,恨极了,她也只是像今夜这样努力遮掩,直到把眼泪咽下去,就继续扯回无赖一般的笑颜。

    即使是荀子清,也不能看到一个破碎的“羲和”。

    令人煎熬的行刑终于结束了。

    典刑官持着军令回来复命。

    荀子清听完了他的回报,没有回应,面无表情地转过身,对着天子恭敬地跪下。众将一见他这种谢罪一般的架势,赶忙也跟着俯首跪倒。

    荀朗将节杖举过头顶,沉声道:“启奏陛下。贼军已剿灭殆尽。臣在此交还节杖,向陛下复命。”

    陷在交椅里的凤翎回过神,缓缓站了起来,绽开了应有的柔和笑容。

    “太师运筹帷幄,军纪严明,有卿这样的股肱之臣,朕无忧矣。”她并没有去接节杖,而是俯身搀起了荀朗,“卿的‘军中无有师生’当真令朕感佩,朕愿为卿再续上一句……”

    天子对帐中众将朗声道:“都督严正,甚慰朕心。盼卿等替朕昭告三军,自今日起,军中但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令行禁止,不得有误,如有迟疑,视同谋逆。”

    众将听了,慌忙叩头领命。

    慕容彻挨的这一顿打,天子续的这一句话,算是彻底肯定了荀朗的治军,也把众将因天子突然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