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种田:扑倒摄政王_第183章 第 183 章 死生之约(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3章 第 183 章 死生之约(一) (第1/2页)

    景初三年,正月初七,又逢一年一度的“人日”,相传女娲大神正是在此日捏土为人,开启了东夷数千年传。【】

    这一天,无论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贵都会欢聚庆贺,普天同庆的气氛竟要新年除夕更加热闹。

    可是,今年的“人日”却有些不同寻常。暴雪打湿了欢庆的花灯,帝都的人们都在焦急等待着城外的消息。

    自摄政发兵北征之后,驿路被风雪截断,西北军报迟迟未能送达。七日一次的朝会,天子已经缺席了两回,正月初一的宴会因为边关战事被取消了,连内阁议政时,面南的御座也虚设了十多天。

    朝臣们不敢说破,却都在心起了嘀咕天子不见了偏偏是在西北局势不明,皇子又即将诞生的档口

    日入时分,风雪更盛。“人日”庆典要开始,按惯例,天子该与帝君一起会见群臣,这是景朝传承了五百年的传统,雷打不动。如果这一回,凤翎仍不出现,那么

    所有臣子都换了最华贵的礼服,汇集在宣政殿旁的暖阁里等待觐见。

    天光渐暗,宫娥们进来掌灯送茶点,并传天子口谕,觐见要再推迟一个时辰。

    再推迟一个时辰,彻底错过了吉时。万没有在暗夜里朝贺日神羲和的道理。

    群臣面面相觑,暖阁内死一般寂静。

    忽然,一名羽林卫闪进门来,行至今夜负责宫禁安全的郎令赵虔跟前,嘀嘀咕咕了一阵。不知他说了什么叫那赵郎官立时吓白了脸,一言不发,抬脚走。

    臣子们看赵虔脸色大变,慌张离去的样子,都暗叫不好。

    去岁千秋节,捉郑桓的那一场血战,仍让他们心有余悸。

    今日的情形确乎那一次更加诡异。

    这大半个月,与剑拔弩张的西北相,帝都实在是宁静得太过反常。天子与丞相都隐去了踪迹,日常事务的批阅处理却几乎没有被耽误。

    无论是清流还是鸿党都猜不透其奥妙,却都明白一点万一再来场宫变,困守其只怕要坐以待毙,累及家人。唯有孤注一掷,才不至于糊里糊涂做了刀下亡魂。

    各怀心事的众臣纷纷出了暖阁,走到御阶之。

    尽管他们已经预想到了各种离恐怖的场面,却还是被眼前的一幕惊得瞠目结舌

    长日将尽,黑暗渐渐袭来,仿佛要吞吃整座皇城,漫天飞雪之,雕栏玉砌之间,一匹火红的骏马竟然直直冲过了即将封闭的宣政门。马坐着的人,一身青色鹤氅,玉面朱唇,清俊出尘,衣袂飘飘宛若谪仙下凡。

    可那策马疾驰,咬牙切齿的凶恶模样,却又实在不是一个神仙该有的,到活像是来自地狱的魔头。

    “荀相”

    不知是谁,在人群,忍不住颤声问了一句。

    “不可能。”

    立刻有人本能地反驳。

    这个御道走马,贸然闯宫的疯子,绝对不可能是荀子清。

    即使天塌地陷,荀丞相也不会如此疯狂。臣子们都还记得那句话“雅量高致荀子清,湛然不动真名士。”

    这句曾经在帝都士人间流传了多年的顺口溜,最初来源于天顺十五年,荀朗的成名事迹。

    那一年,真宗凤鸾正轰轰烈烈地忙着迁都。

    十六岁的荀朗作为卿司天丞奉命去明德台斋戒,并且第一次**主持祭祀羲和的典礼。祭祀持续了七七四十九日,从深秋直到隆冬。

    斋戒期满的那一日,帝都也有和今日一样连天的瑞雪,素白了巍峨宫阙。小荀朗穿着司天青衫,带着一众神官,步态风雅地行至天台宫外,准备向天子呈报青词与神谕。却在望仙门下得到了消息

    司空荀家百口人丁,已经在北归面圣的路被蚩尤贼人斩杀殆尽。

    所有人都惊得手足无措。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领头的荀小公子,担心这个一日之间失去全部亲人的少年会当场昏厥。

    可是,出乎人们的意料。

    荀朗没有昏厥,甚至连眉头都没有耸动一下。他一言不发,依旧神色自若,风雅潇洒地走向宣政殿,完成了祭祀的最后一步以颂乐向天子复命。

    他从容不迫地弹奏整曲追日引,用优美婉转的乐调把对羲和的敬意表达得淋漓尽致。追日引共有三阕,技法高妙,变化多端。荀朗却在那样的心境下,弹奏得十分完美,寻不到半个错音。这让所有人都啧啧赞叹,连瘫坐在御座边,面色灰死的帝君鸿轩也为之动了容,挺直了腰杆。

    仪式过后,真宗皇帝在盛放青词的紫檀盒发现了血迹,便召了荀朗近前询问。

    看到少年那双血迹斑斑的手,天子才明白,荀朗并非没有凡人的感情,他一路都捏紧了盒子,捏得手掌都破裂了,这才控制住了悲痛,完美呈现了祭祀的最后一环。

    而那一曲圆满。无缺的追日引,却是用鲜血奏成的。

    这是荀朗,深沉似海,潜龙勿用,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真宗确信,这个少年已入化境,将来必然才堪大用。只不过,彼时还不是他报仇雪恨,发泄悲伤的时候。

    一年后,荀朗奉命陪着安王姐妹远去崖州,离开了帝都的名利圈。

    “子清,崖州山明水秀,又是你的故乡,你在那里好好研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