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红小鬼_二六八章 索伦自由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六八章 索伦自由民 (第2/2页)

题,本来是很简单的。”

    左娜很淑女地说:“愿闻其详,有劳大驾。”

    华尔康笑着说:“这个地方,也就是黑河黑龙江流域,瑷珲城远近的土地,一直是没有变化的。变化的是里面流动的人们。我们祖先一直在黑河南北森林中狩猎捕鱼。俄国人来了,是个分水岭。我们游猎民族,有些留在江北俄国人那里,有些退到江南大清的地盘。”

    左娜说:“退入大清还没有归顺么?”强霖也关注这个问题。什么时候归顺的?

    华尔康也严肃起来。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对江北的,或者是外兴安岭以北的主权法理。华尔康叹口气说:“我们是游猎民族,靠的是口口相传,没有文字,也就没有记录。试试你能说清楚你爷爷以前的事情么?尤其是与生活无关的事情。”

    华尔康接着说:“那么到底如何呢?有很多布里亚特和达斡尔学者开始研究。与我从民族口传历史中了解的差不多。那就是我们不仅在退入江南以后才归顺,在江北的时候就已经归顺。也就是贡献皮毛。”

    “那么什么时候进入大清的八旗军事体制?”左娜接着问。

    华尔康说:“也是整个努尔哈赤征服了各部女真以后。他知道还有外围的我们自由着生活,所以被称作“索伦”,也就是“自由民”的意思,或者说是“流民”的意思。他没有时间清理我们这些流民的。但是有些临近黑河的氏族,也是被收复进了他的满八旗体系。就像汉族的被抓了壮丁一样。所以满族八旗、蒙古八旗,都是有我们索伦各族人的。”

    左娜明白了。索伦就是大清对山民渔民氏族的称呼。当然也随时征购皮草,随时征兵抓夫。华尔康也没有进一步再说的兴趣。“布特哈”就是打猎,就是要求他们贡献皮草的任务。

    强霖知道正式成立索伦八旗是在雍正十年,1732年,进入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索伦八旗、察哈尔八旗、新巴尔虎八旗的直属军事体系,这是与内外蒙古24部落的内外藩王公的盟旗体系是不同的,是直属旗体系,正规国防军。

    强霖从参谋角度总结说:“从军事上讲,索伦八旗,是辅助的后备力量,也就是后勤八旗。没有军饷,平时只是狩猎,散归屯野,各谋生计。各氏族部落佐领,偶尔参与会cao。典型的预备役体系。平时还要布特哈,就是打猎,又称为布特哈八旗。”

    左娜没有评价,人家竟然能够看出是预备役制度,太专业了。

    瑞珠现在插话了:“你很聪明啊。身足五尺,不分官民,岁贡貂皮一张,这是族人的口头禅。我们叫布特哈,打牲族,不是我们自己叫的,是大清让我们这样。我们也不是索伦,流民,那也是大清刚开始时候就误会我们也是女真外流散民。”

    左娜笑道:“你们也会耕地、织布、有工业才能。只是因为是预备役,才给大清做后勤。”

    瑞珠却认真道:“是的,我们达斡尔族刚编索伦八旗的时候,就有11佐领是耕种的。在嫩江的右岸领地。那时候我们达斡尔族就有29个佐领。外蒙的车臣汗部才40个佐领。整个喀尔喀外蒙也就140多个佐领。”

    华尔康补充说:“慢慢地,我们的人都分散了,现在做什么的都有。早期经常参加大清战役,调用我们这个预备役有几十次,最大的是参加平定清朝新疆。达斡尔就去了10多个佐领几千人口。满族八旗兵消耗太大,后来新兵就不大行了。”

    他总结说:“大清后期就靠我们这些索伦自由兵。我们是自带干粮远征。”

    左娜插了一句说:“他也是少数族裔,畲族。”瑞珠大为好奇说:“我觉得你长的好看,与他们不太一样,原来如此。”

    强霖无奈地说:“我可能有1/4畲族,因为奶奶是畲族的格格。至于再以前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

    几个人还要再说,锡尼河庙到了,这是今年9月才修好的。大家要停车看看。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