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红小鬼_二七七章 治理北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七七章 治理北大 (第2/2页)

所学校就是这样一个局面。

    除去老北大,还有送走北师大,还剩下七个大学。张恺荫仿效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齐鲁的正名)经验,改成国立北京共和大学,裁撤各校重复部门,减少了200多教职员工集中到教育部,准备继续派给胡适。

    国立北京共和大学的学生总数,还不到3000人,办成6所学院,分别为文理学院、医学院、农学院、艺术学院、工程学院,政法学院,教授们有800多人,所有的学生和老师都要重新分级分科,工作量很大。

    刘哲看得眼晕,国子监、整合大学、打官司同时进行,事情太多,好在有一帮教授在部里帮忙。现在都怕赔钱,也怕丢工作。

    刘哲亲自动手,挑选一批公正的教授成立委员会管理共和大学。委员会主任由自己兼任,执行秘书是比尔李国豪,张恺荫做副主任,却是忙着官司的事情。

    比尔李觉得这个共和大学简直就不是一个学校,学纪太松驰了。他与张恺荫讨论这个问题。

    张恺荫说:“北京这些学校都有一些八旗子弟的作风,我那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所以你的要求太严格了。”比尔不以为然,说道:“你能考取出国留学么?你能顺利地在国际企业就职么?我们圣约翰大学都很轻松。这些学校简直就是糟蹋学生。这样不行,我们没有办法交代,尤其是凯茜,这个学妹可不是好说话的。”

    张恺荫思考一下说:“咱们俩弄不了这样的大学,还得找人,周诒春怎么样?”

    比尔觉得周诒春不是当年了,地位高而兼职多。他举了卜舫济校长的例子,一辈子就盯着一个大学。与周诒春相同的是,他们都从20多岁当校长。

    张恺荫马上明白了,周诒春却不是那时候了。自己是考虑“政治家”,比尔考虑的是实干家。上哪里去找这种人,似乎林语堂也是这种人,但显然人家自己的学校很是舒服,不会来这里。

    张恺荫说:“从圣约翰大学里面找人吧!你们不是办学不错么,我给你看场子。如果有人不服的话,马上请走,去东北丈量土地。”

    比尔说:“我们的教务副校长约瑟沈很不错,沈嗣良,宁波人,1896年生人,正好33岁,不大不小。干了2年多的副校长了,体育教师,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曾经到美国春田大学专门进修体育。”

    张恺荫漠然,这是什么大学?专门修炼体育的当副校长,看意思还是卜舫济校长的接班人。这能被接受么?好在一直闹事的老北大学生被分流了;但愿意闹事的女师大学生还在,法政学校那帮子搞械斗的还在,弄不好还得搞武装护校。

    张恺荫跟比尔说了担忧。比尔说:“我们先定下来一个校址,愿意来的就来,不愿意来的随他们吧。这哪里是学生啊。我们这样的学生都被卜舫济校长赶走了,他们自己成立一个光华大学。”

    两个人确定下来,上报刘哲。刘总长破罐子破摔,大胆的签字。笑话,自己的母校京师大学堂保不住,这些学校保他们干什么?闹得越大越好,这事情是老帅定的,自己也不好做手脚。

    刘哲觉得自己这个京师大学堂的庚子之乱后的首批学生,就是个士大夫,跟军阀、跟革命家,都合不来。自己还是弄议会吧,那里还能与民做主。当然士大夫都是这么想的。

    卜舫济校长收到北京弟子的请求支援的报告,觉得这是个好事。虽然约瑟很不错,但也不是不可缺少的。卜校长找到沈嗣良,看到一身运动装的弟子,很是高兴。就告诉他,北京有个共和大学,规模比我们二倍大,邀请你去做校长。

    沈嗣良觉得太不靠谱,上海是洋派,北京是官派,怎么找到自己头上。问明情况,是小学弟遇到困难了。他沉默了,自己有秩序的生活要乱套了。

    卜舫济最后说:“大家都是神的子民,你还是要发挥出肢体的作用。”

    沈嗣良无奈,于是动身北上。那里现在太冷了,打不了网球,但还是带上,有可能干到天热呢?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