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红小鬼_二七九章 铁腰杆教育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七九章 铁腰杆教育部 (第2/2页)

开这里的问题,那就是有责任的。他应该改变这种状况,实际上他有些认同现状。这样下去,北方农业研究就很麻烦了,有学校,也有懂行的老师,但不会有实际的结果。

    大家了解这个现状之后,没有人再批评翰林们了。这事情是个死结,许璇就是没有不停的喊叫而已,没有辞职而已。这是个境界问题,毕竟许璇还是培养了很多出国的学生。比如沈宗翰,他在农大期间英语学的棒棒的,为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在此期间,还加入了基督教会,与教会建立了长久的关系。

    但沈宗翰不敢顶替恩师的职位,他自己的实验也离不开,也不想离开。

    教育部接到了沈宗翰不想来的消息。把要请的人请来,这是教育部的责任,不是国子监的责任。国子监责任是确定要请谁。

    张恺荫刚接到国子监要沈宗翰的通知,他就知道这事情不简单。真的发生,现在肿么办?张恺荫琢磨一下,告诉比尔李,这事情看来还得威胁和利诱。两个人去找刘哲,想让他以教育部名义发函给他本人。

    文章是张恺荫自己做的,他的古文不错,但是比刘哲还是差多了。刘哲是著名的,通俗的书法大家,古文更错不了。

    之所以是通俗的书法家,就因为他和于右任一样,愿意写,不拿乔。结果士大夫和商人们家里都有两个人的字。

    刘哲认为请翰林,还是要正规一些。自己改正稿子,亲自誊写一遍,但还是有威胁的口气,有失斯文啊。叹气盖印。

    两个人把信件电报加急拍出,沈宗翰不得不重视了。电报大致意思是:

    翰林不是一个牌牌,是掌管一方的宗师。汝教育先承自北方,而汝本南人,北农大没有拒收尔等南人;汝当时为什么不上金陵大学?现在北农大只能教学生字母,不能教学生思考研究,如同汝等当时读书时期。汝还是清华的半官方资助,现查清尔等是在美国遇到困难才申请的。汝遇到困难就知道找朝廷,朝廷遇到困难就不能找尔等?给汝的官方赞助是人家大清朝要垮台时候做出的,自然是为了子民福祉,不是为了保大清朝。尔等如此作风,能保何朝?如尔等现在推三阻四,做人与北方官民差异何等之大?小心北方到南方起诉于尔等。为国服务,解释权在教育部,不在于尔等个人。北中国农科都大致若此水平,而汝仅在南方集中研究一个品种,何种利国?况北上你也可以照顾汝的品种,奈何坚持做小人耶?到北方汝尚可**主持研究京师大试验田,不一定要到学校任课。资金已经完全到位矣,只要汝帮助北方建立研究传统,汝可以自由做小人矣。届时官债即免除,教育部与尔等互不干涉。书面信函明天即达。总长刘哲。

    沈宗翰因为要辞职,只好把这个电报给了校方。教会所属的校方震惊之余,派出一个助教团队北上辅助他主持京师大试验田,并允许北方学生在冬天可以到南方参加研究。

    记者们终于得到这份电报,并堂而皇之登出。这篇奇文由于沈宗翰不肯出示有公章的信函,不知道是否是出自教育部长原文。分析结论认为符合张大帅出身,义字当头,干脆利索。合则两利,不合则散,绝不纠缠。刘哲部长肯定也是北方作风。

    北方人看到此文,心里甚为妥帖。原告大律师团立即撤销起诉教育部奴役官费生一案。有这么好的例子,官司打不赢。从此官费生主动向教育部汇报自己的工作,要求认定自己是否为国工作,以便求得一文:教育部与尔等互不干涉。

    从此刘哲之教育部控制大约2000余名大学问家,早期的官费留学生。官费生个体与教育部的官司也逐渐多了起来,主要是工作认定的冲突。

    有这样的铁腰杆教育部支持,和奉天资金的支撑,北京共和大学的学生们很受感动。纷纷接受通识教育和专业训练,拖延半年的毕业生,终于出炉。农科毕业生基本被张三小姐的现代农场收走,承诺他们可以继续实验拿硕士博士。

    沈校长又早早地开始cao心医学院了。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