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章 学生良心的培养 (第2/2页)
适等等,都是各报纸的标题。 强霖没有理他们,跟袁三一起下乡,给他们讲解帮助农民致富的方法,玻璃大棚等。袁三老实多了,也幽幽地问:“我想去培养农民的良心,而不是让他们去致富。” 强霖看着她,叹了一口气,说:“我是说官费生们不能培养社会良心,你就能么?你培养你自己的良心先。” 袁三看着教会下乡的人士们也在研究大棚,她没有话说。按照佛家说的,先修炼自己的心?通过慈善,修自己的心?那么教书的人,怎么教导别人有良心。袁三对老师很是好奇了,尤其是教会的学者们。 看她陷入思索,强霖说:“那是很难的事情,你要一步一步的走。翰林们整天就在琢磨这些,你想与翰林比么?还有我们的陆外长,在比利时奋斗磨练几年才有神父资格。” 几个翰林,几只咖啡杯子陪着。怀仁堂。 他们正在研讨小学课本草稿。民国以来编写教材的人,他们都清楚。北方以忠孝为主题;南方以民主为主体。现在国子监正在审的草稿,把南北教材中的内容都删除了。 庶吉士编的,不忠不孝不民主,这才让翰林们满意。 周诒春这个年轻的老校长说:“想起来我在清华当校长,那时我才20多岁,一肚子教育理论。但是清华的学生,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们只是知道要出人头地!选专业方向,也就是救国,改来改去,也不知道怎么救国。” 周诒春继续说:“因为没有科举,上进阶梯只有出国留学了,回国还给授予进士和翰林。我硕士回来,就是庶吉士了。” 洪业也说:“强令庸现在捅了马蜂窝,他敢去教训司徒雷登。看来燕大的世界大师要少了。”陈垣说:“怨不得别人。这些官费生是国帑培养的啊。话说回来,你自己拿钱去弄世界大师,没有人拦着你。”
沈宗翰也从南方赶来参加会议,他自己的庶吉士班子,去接手京师大实验农场了。沈宗翰看着小学国文教材第一册,赫然是自由的主题!自由自在,自我为中心处理问题。第二册才是自由的边界,包括契约,法律,宽容等等。 第三册则是权利,权利的本意。英文的“正确”才是权利,中国的“权利”却有争“自私自利”的意思。这个意思矫正过来了,改为“来特”作为个人权利的意思。不用“权利、权力”两个词了。提到我的“来特”,就是我的正当权益的意思了。翰林们细微啊。以后小孩子们总会跟父母老师要“来特”了。 第四册则讲生命的意义,几种主要宗教的关于生命的意思;无神论的生命的意思。仁、恕、慈悲、博爱,怎么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的意义在于生命价值的认同。野性与法律;生命能力的开发,身体对生命的重要性。 第五册我们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去的,人生的各周期。我们的地理环境,动物和作物生长,(拉马克)人类的动物哲学和批评意见,达尔文进化论和批评意见,无政府主义和批评意见。 第六册?沈宗翰不再看了。这会引起轰动的。 许璇看到了沈宗翰的疑虑。现在许璇仍然被允许参加翰林会议的,毕竟已经熟悉工作了。没有必要因为他以前的失职,影响现在翰林的工作。许璇问:“有什么问题么?你也是一代宗师了!” 沈宗翰被老师长恭维,赶紧欠身致意。然后思索一番说:“吾爱吾师,更爱真理。您觉得如何?这个课本就是这个意思。” 大师会上很少说话的工业才子范旭东说:“沈先生高见,就是这个意思。我知道这个意思对自由思考是有用啊。但是工人就不好管了。孩子也不好管了。士兵也不好管了。真的是没有从属关系了。” 陈垣很有历史感觉,他说:“不会的。虽然有教材,还得有环境。中国的环境,几代人之后才能明白我们教材的意义。” 大家全票通过,8票。 许璇不投票。他很满意,可以开会,但不承担责任。这翰林干的就是一个捅马蜂窝的活。大祭酒还说是敬天的,说是探求未知领域,那不就是通天么? 陈垣也不投票,只有8票出现4/4分布时候,他的意见才重要。但这时候他也不会参与意见,要求大家重新思考再投票。 ------胡适这个自由人,正在策马草原。他已经麻木了,只在想,我爹胡铁花当初怎么不骑马,怎么会徒步踏雪过江?传说都是骗人的吧。 华尔康忠实地骑行在旁边。后面跟着的是骑兵卫队。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