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红小鬼_三零三章 谁更知道共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零三章 谁更知道共和 (第2/2页)

但我们都不怎么用啊,不习惯。只是一个规矩不能违反而已。”

    婉容说:“他们皇家血统还是纯正的。所以皇家赐姓,不会赐爱新觉罗,赐觉罗就算大恩典。差不多满族有一半是觉罗大姓吧。”

    溥仪说:“没有那么多。太祖先前的满族的女真祖先,哈拉大姓也没有几个,黑龙江流域游牧的几个而已。我们黑水靺鞨(音:勿吉)的女真,没有多少。你们达斡尔部落也不大,真可能是契丹大族,跑到黑水的。”

    强霖说:“就像我们强家,江西强家是大姓,刚开始没有几家。但是现在小姓莫昆很多了。南洋强家是小姓莫昆。”

    婉容说:“不要强调血缘,那是差不多了。我们是在京八旗的郭布罗,郭道甫是老家的呼伦郭布罗,伊犁索伦营有我们老家的呼伦郭布罗,也有八旗郭布罗在里面。他们都成为伊犁郭布罗。这就是郭布罗哈拉的莫昆了。我们达斡尔主流四大哈拉,都是能打会算的。我们四大哈拉,构成了达斡尔部落,一个蒙古分支民族。”

    溥仪说:“呼伦郭布罗来自嫩江郭布罗。实际上你们最早的“布特哈”八旗是康熙年间的,后来呼伦的索伦八旗是来自布特哈的,但是重新编的呼伦贝尔索伦八旗。不过呼伦的索伦八旗跑回老家嫩江布特哈八旗不少,呼伦那里不好屯垦啊。”

    强霖说:“原来呼伦贝尔索伦八旗是**于布特哈八旗的编制,也是一个**八旗。加上后来的新巴尔虎八旗,还有**2旗:布里亚特蒙古旗和厄鲁特蒙古旗,呼伦贝尔18旗。加上嫩江流域“布特哈”八旗,在大呼伦贝尔地方有3个八旗、两个**旗。共26个旗。”

    婉容说:“是的。但老家的都是小旗,预备役,起初360个兵一个旗。但是普通的满旗、蒙旗、汉旗都是3000兵一个大旗。到后来的**2旗,都有安慰性质,不在乎人数了。就是一个旗号,不在乎实力了。与收编别人的军队给要提高一个级别的编制一样。”

    大家豁然开朗。一件事情总算弄明白了。

    强霖说:“从原始本意,本来我们汉族也是开放血缘的大姓。但我们的姓氏和家族被神化,应该是儒家理学家们的功劳。”

    约瑟沈说:“是的。孝道就是强化姓氏的作用。尤其是祭祀祖宗,每天上香,祠堂等等。”

    婉容说:“其实还是我们族人更会共和,生下来就是共和的。你看你们汉人,总是打来打去的。自己都共和不好,怎么五族共和。就是宣传的调子高,靠人多而已。”

    溥仪无奈,婉容没有太后管制啊,说话也无顾忌。她与自己是平级的,说深了不好。

    左娜说:“你们也是照顾族人,我们也是照顾同乡,看起来差异不大。”

    强霖说:“还是有差异的。虽然不大,但是这不大的差异,就是理学家造成的。蒙族人更习惯部落人人平等地亲近,贵族孩子也要凭功劳才能得奖赏。我们汉族肯定是按照亲戚远近来照顾,由近及远。我们照顾乡人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名声要求;人家照顾族人是亲情。这是不同信仰造成的。”

    左娜说:“他们蒙人的战争一直不少,葛尔丹汗打外蒙,外蒙不服葛尔丹,他们怎么就不共和。”

    婉容对蒙古之间战争没有亲身经历,这事情不涉及达斡尔族。虽然蒙八旗达斡尔部落跟着康熙帝清剿过葛尔丹。

    看溥仪不吱声。强霖只好接过话头说:“中国西部蒙古,是一个很长的话题。历史还掩埋在大清的文献中,一时理不清楚。”

    接着强霖转回这个话题:“但是从生下来就知道要强,互相要共和这一点。部落制度的小孩子,要比我们大家族制度的少爷们要更为熟悉。”

    张恺荫谈到:“我的姓,是此张非彼张。玛格丽特-郭布罗-爱新觉罗皇后陛下,就是爱新觉罗部落和郭布罗部落的,玛格丽特皇后陛下。一样的表象,但本质逻辑差异这么大,今天受教了。”

    左娜不再吱声,看来从小孩时期的理解就有问题。那么西部蒙古和外蒙古的纷争究竟是为什么呢?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