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章 继续发酵 (第2/3页)
微有些诧异,因为有很多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被外界人获取的,不过他也没有过于在意,仅仅感叹了下港岛狗仔们的专业,真心比米国联邦调查局还要无孔不入而已。 然而后续发展却让李晨不得不终止自己在中南米洲的行程,甚至连后续的计划也不得不重新调整。 因为,在《一周》之后,华国官方媒体突然出现一丝奇怪的味道。 《沪海日报》在一周专刊后,登出《太极集团是华国骄傲》的报道。 文中历数了太极集团在农业科技、日用化工等方面的地位以及太极集团在农业领域的霸主地位,并重点描述了太极集团前身为李家村一个农村集体所有制企业,几间旧石头屋发展到几日规模中国家做出的贡献。号召华国农村集体经济各单位认真学习李家村努力发展科技和开拓市场的精神。 《农村日报》随后跟进,批驳《一周》报道不实,要求其认真学习相关华国法律,认真研究历年华国农村经济政策。并申明太极集团创始的50亿华币是李家村人用知识产权抵押才从瑞士银行获得的贷款。 “晨哥儿,我……” 看着眼前涨红了脸,一副急于表白、却不知道如何表达的李全山,李晨温和的笑了笑。 “全山哥,没事的。这事儿是冲着我来的。你不用管,专心弄好这边的事情。我回去!” 1997年10月25日,李晨终于还是回到华国。 这次,肖鹰并没有出现在机场。李晨拿着行李钻进李勇的车,一直庞大的车队迅速的往无极大楼行去。 因为要帮老爸抚养众多孙子孙女的而被李晨重新调回国内的林耀民没有下车,而是被李晨要求在车里等着。 见到李晨,便重点讲解了一下港岛的事情。9月初的时候,港岛各大媒体都收到了这么一篇文章,只不过这些媒体都是受到港岛9大家族控制的,在易老的示意下没有一家媒体刊登出而已。欧阳家已经到乡下做寓公去了。 这篇通稿用词、造句、立意、结构、文字很严谨,看得出来作者在新闻界厮混了很久,以至于港岛极大媒体的主编均感慨此文可做典范。 均久经江湖的易老虽然没有在文字上看出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本能的从中嗅出一股阴谋的味道。李晨因为科技和财富、太极因为大手笔的海外拓展,正处于风头浪尖,有如此文笔的人却为何匿名投稿? 谁?在这个时候突然发出和主旋律貌合神离的一篇媒体通稿。 只是易老没有想到,正规媒体没有报道,却被一个《一周》八卦杂志刊登了,并且还是一字不改的刊登。随后,帝都的口舌反应又同样有些诡异。想联系李晨,却只知道他家里的电话,只好默默关注事态的发展。 一直到林耀民拿着李晨的拜帖登门拜访才明白,这个以计算机和移动通信而富甲天下的首富,居然把自家的固定电话给改造了……。 “看来,不用手机确实有些不方便。”李晨不禁自言自语的说了一下,没料想身旁的林耀民却在一边疯狂的点头。 林耀民也苦,作为李晨的外务管家。李晨这几年结下的很多朋友有时找不到李晨时,总会给他抱怨几句。 人的记忆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很多李晨比较信任的朋友都知道李晨家里的固定电话,对李晨能把自家私宅的联络方式给到自己感到万分的开心。但只要李晨没有在李宅,即使李晨给电话号码时都会说一句:随时给我电话,这个号码都能找到我的。 可人们在想联系李晨时总第一反应是:没有李晨的手机号码,找不到他。 林耀民总是不能每个人都解释一下:李总家里的固定电话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联系到他。更何况,林耀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解释明明是固定电话却能联系到身处他国的李晨,这个年代,电信开通固定电话呼叫转移业务了吗? “好吧,我这里有个号码,你拿去。以后如果有家里电话的人找我,你就尽管把这个号码给他。接不接是我的事情,也免得你为难。”李晨想了想,从裤兜拿出一个电话,开机后又放回裤兜没有送回运输舰。 “晨少,这次的事情如何处理?”林耀民小心翼翼的问道。 “不确定是红宫的意见还是某一些部分人在试探,或许两者都有。不过没事的!帮我订机票,我要10月30日到瑞士报道。雨薇几时走的?” “雨薇小姐9月底便抵达柏林。她知道您最后选择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还有些生气呢?说您选了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学校,纯粹是为了混日子。” “乱讲,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可是世界排名前20的大学,目前世界上毕业生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学校。他们的数学系可是世界前三的。”李晨不由的被吴雨薇的小女人心思气乐了,便随口反驳了一句。但看林耀民依然不相信的样子。 “爱因斯坦知道吗?就是这所学习毕业的。只不过瑞士生活成本太高,国内负担不起所以反而名声低了一些而已。”李晨看着林耀民从怀疑到向往的表情,不由的哈哈大笑起来。 “耀民,以后在我身边会遇到很多事情,不要根据自己的直觉判断,一定要学会分析,没有分析后的判断叫拍脑门。但要想分析,就必须有足够多的信息来支持分析,没有证据或者只有很少的信息的分析只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