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九章 想表达什么? (第2/2页)
是第一个意思。而第二个意思嘛……据说,这钟鼓楼的历史很悠久,它日复一日的暮鼓晨钟,见证着京城的达官贵人和寻常百姓们的起居作息。但是,和古时候的农业社会不同,现在的京城,单是那河流一般的自行车群,就是从前不可能有的喧嚣。无论如何,时代的变迁,让钟鼓楼从有实际作用的建筑,变成了一个历史文化的符号,或者说标志。如果钟鼓楼具有人格,那它一定会有失落的感觉吧?所以,我问它,‘你已经看了这么长的时间,你怎么还不发言?’可是呢,时代在发展,从农业国走向工业国,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必然历程,这必然是正确的;而如钟鼓楼的暮鼓晨钟所代表的自古以来的作息习惯,就像第一段里说的那样,‘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是一种惬意生活的幸福,这也应该是正确的。但是,工业时代的发展必然会打破农业时代的习惯,充斥着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具体到身处环境的一草一木。所以,我问,‘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其实呢,这不过是在夕阳下,在钟鼓楼边,温温的一瞬间的感慨。如果是在理性的状态下,也许仍然定不了唯一的正确答案,但如何选择,却是不言而喻的。” 一席话解释完,屋子里持续着安静。 良久,王富林长呼了一口气:“原来如此。这是一首好歌。但要完整地表达出前后的构思呼应,难度不低啊!” 言下之意,就是刚才我唱得还不够好吧?毕文谦觉得自己中了一枪。 忽然,夏林弱弱地问:“富林老师,这首歌有多好?” 这问题,引得王富林发笑:“我只能说我觉得这是一首好歌。至于有多好,我哪儿知道?我一个人说了也不算数啊!夏林啊,一首歌好不好,得人民群众说了算。而且,好不好,不仅看写得好不好,还得看唱得好不好。就像文谦今天的发言稿里说的意思,《祝酒歌》原本没什么人觉得好,直到李广羲老师自主唱了出来,大家才发现,这首歌真的好。所以,一首歌要好,不仅要有好的歌词,好的主旋律,还得有好的演唱。” “我懂了!”夏林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朝着毕文谦笑,“您是说毕文谦唱得还不好,对吧?” 王富林笑而不语。 毕文谦觉得自己又中了一枪,而且是同一个位置。 在夏林别样的笑眼中,也许是看到毕文谦情绪不好了,王富林慢慢开了口:“文谦啊,越是写得好的歌,想唱出彩,就越难。毕竟,青歌赛临近了,你也不急着这段时间在一首歌上计较。”看看时间,他起身示意,“不早了,我和夏林也该回去了,再晚,她mama可能就会过问了。” “嗯。”夏林顺从地跟在了后面。 “我送送你们。” 跟到了招待所外面,毕文谦跟在王富林旁边,借着路灯,看着街道的宁静。 “王叔叔,我还是去找mama吧。这会也算是开完了。住招待所不便宜,老是花您的钱……” “也是,你mama住在西单那边,又不远,老让你们母子不见,不合常情。”王富林微微点头,偏头看着他,“文谦啊,之前让你暂时住招待所,也有你mama的意思在里面。具体是为什么,她没有告诉我。要不,我明天通知她来接你?” “谢谢。” 琢磨着王富林的言外之意,毕文谦有些没底——孙云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会儿,到了东鼓楼大街的尽头,夏林请他们留了步,自己回去了。临了,她写下自家的电话号码,递给了毕文谦。 80年代,安电话的家庭,并不多。 “你果然是一个小富婆儿,小一千呢!” “又取笑我!不理你了!” 望着夏林渐渐远小的背影,毕文谦忍不住问王富林。 “王叔叔,东直门中学,究竟好不好?” 他是真不清楚,这学校在80年代到底如何。 王富林回头走了几步,忽然停了下来。 “肯定不差。至于好不好,取决于你将来,是经常在学校里,或者,不在学校里?” (争取下午2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