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章 偶像歌手的骨气 (第2/2页)
洋洋得更舒服一点儿,“‘向雷锋同志学习’,已经是60年代的事情了。现在是80年代,树立新的榜样,而且是活着的榜样,真实的榜样,这种思路,很多人有一些关注。但在具体的选择上,具体的尺度上,分歧不小。” “所以我让夏林去军训了。”毕文谦说得不咸不淡,“万鹏也办得很牢靠。” “是吗?”毕文谦这个“所以”,让王京云微微眯起了眼睛,“夏林军训的报告,一直在你背后的档案柜里,但你好像还没有看过。倒是别的不少人有兴趣瞧了瞧。不得不说,夏林的表现,很让人喜欢。” “那个傻丫头。” 撇着嘴的埋汰话听到王京云耳里,倒显出了溺爱味儿,仿佛当初毕文谦在江州听文龙说文雯傻得机灵。 “正因如此,不少人支持公司的想法,但对于偶像歌手提出的要求标准,也比一般人高得多。” “这很符合我们讨论时的初衷。” “问题是,有人觉得可以试试在不同行业都推出这种思路下的偶像。” 说完这句,王京云又用那捉摸不定的脸色看着毕文谦。 毕文谦却不动声色,只是低头看着自己最终誊抄好的歌谱。 好吧,他其实联想到了一个将来流传过的段子——你要反·右,我就扩大化;你搞大跃·进,我就搞浮·夸;你要自力更生,我就造不如买;你要整走·资派,我就整基层;你要文斗,我就武·斗;你要除旧思想,我就砸文物;你要斗私批·修,我就整知识分子;你不让我官好过,我就挑拨群众斗群众…… 如果眼前的人是黎华,毕文谦大约一句“我也是日了狗了”已经脱口而出了。 然而并不是。有的,只是自己始终看不出深浅意味的王京云,顶着一张娃娃脸看上去人畜无害的王京云。 “我做的事情,只涉及流行音乐这一块儿。其他行业,没有调查,我没有发言权。非要说的话……能够像文艺圈这样经常在人民群众的日常资讯里混脸熟,并且不会因此过于耽误本职工作的行业,就算有,也寥寥无几吧?” 王京云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 “那么,就流行音乐这一块儿,对于偶像歌手的相关法律,你现在有新的想法吗?” “至少,得夏林正式出道了,才能谈这些吧?”见王京云没答话,毕文谦又补充了一句,“非要说,我也只能从战略上说——治病救人,但绝不罚酒三杯;必要时,不吝杀鸡儆猴。” 终于,王京云悠悠说了一段,仿佛在模仿谁的口吻:“时代该有榜样。夏林这个小姑娘,舞台上俏生生唱歌,连队里刻苦训练不服输。这么有骨气的,当偶像歌手,是适合的。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大城市里的年轻人,该学学。” 毕文谦默不作声。 瞧他这模样,王京云也失了兴趣,重新坐直道:“陆衍已经买了机票了,明天飞东京。” “对了,差点儿忘了。通知刘军利和陈进,让他们自己组一个没有主唱的摇滚乐队,或者介绍一个这样的乐队。我有一首歌,可能编曲演奏有点儿难,至少,达到我心目中的效果不容易。只要不是万不得已,我不希望这首歌的录制,甚至将来的现场表演,需要找外国人来演奏。所以,如果他们愿意,尽快准备好,一起飞东京和我汇合,潜心练习。你要讲清楚,做好排练一年的心理准备。原则上,这首歌的主唱,很可能会是郭淑贞。” 王京云下意识地问:“郭……郭淑贞?我没听错?” “中国还没有第二个郭淑贞吧?”毕文谦微笑着,把手里的歌谱放在办公桌上,朝王京云推了推,“这是歌谱,你明天转交给郭淑贞,记得告诉她,无论她决定是否唱这首歌,都要保密。这很重要。” “保密?”王京云愣了愣,“我实习了几个月了,至少……京城里没有歌谱保密的说法吧?” “这首歌,本就不属于这时的京城。” 毕文谦说得微妙,王京云也没有在音乐上深究的兴趣。点点头,他就要走了。 “我回去了。对了,替长辈带一句话——‘在日本干得不错,再接再厉’。” “……我还是觉得和黎华在一起比较轻松。”毕文谦口吻幽幽。 “我可没黎副经理那么天不怕地不怕。鹏哥处处照顾她,却只会和别人一起在我肩上加担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