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新武器设定:火炮篇1 (第4/10页)
) 炮管长:720.2“(18.39m) 理论射速:1.5rpm 装药量:483lb/219kg 高爆弹:零式通常弾改(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2069lb、装药44.3lb) 烧霰弹:三式通常弾(全重2072lb) 穿甲弹:九一式徹甲弾(全重2249lb、装药32.8lb) 穿甲弹:一式徹甲弾(全重2251lb、装药32.8lb) *备注:一式彻甲弹普及后基本不再使用九一式彻甲弹;三式弹则出于对地攻击效果优于近接信管的缘故继续保留 炮塔:B1型改三三连装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0°~ 150° 回旋速度:5dps 俯仰角度:-5°~ 45° 俯仰速度:8dps 装弹角度:-5°~ 30° 防护:正面12“/305mm、侧盾6“/152mm、后盾5.5“/140mm、顶盖4.7“/120mm、座圈14“/356mm 全重:1571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两座九六式25粍连装机枪或厄利孔20mm连装机枪,不计入炮塔全重 但,实际上日本的41厘米炮并非截止到三年式为止。其后,在大和级的A140计划的J案中曾经多次提到了长炮身的41厘米炮。该炮最早出现于八八舰队计划,只是作为一张草图;首次出现比较明确的设想则是在金刚代舰的平贺私案中,准备建造一双连一三连背负式两对的10门长41厘米炮塔;最后进入舰政本部的提案则是在A140J案。不论如何,该炮分别在1921、1930、1934三次被中止设计,最终也完全未成。这次平贺让是打算用藤本的3×3布局配自己的长41厘米炮,因此只制作了三连装炮塔。炮管镀铬,在其中配备了美制MK.13火炮火控雷达,并根据火控雷达调整了九八式射击装置的性能,且加装了GTU(陀螺传输单元)和九八式延时射击装置。虽说本炮是41厘米炮的完成型,但实际上是最初完成的,因此本炮在设计时还只有普通的零式通常弾和三式弹可用,但不久之后就拥有了安装近接信管的零式通常弹了,此外“南方水鬼”时雨和夕立还为本炮改装了可用的深海炮弹。 五〇口径九五式四〇糎砲 炮管重量:100t 总长:869“(22.1m) 炮管长:848“(21.5m) 理论射速:2rpm 装药量:661.4lb/300kg 高爆弹:零式通常弾改(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2069lb、装药44.3lb) 破片高爆弹:深海対空散弾改(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2072lb、装药147lb) 长射程弹:飛び魚成型炸藥弾(全重2094lb、装药153lb) 烧霰弹:三式通常弾(全重2072lb) 穿甲弹:九一式徹甲弾(全重2249lb、装药32.8lb) 穿甲弹:一式徹甲弾(全重2251lb、装药32.8lb) 穿甲弹:劣化徹甲弾(全重23751b、装药40lb) *备注:使用深海炮弹时,只有贤者深海栖舰能够发挥应有的火力值 炮塔:B2型改二三连装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0°~ 150° 回旋速度:5.5dps 俯仰角度:-5°~ 50° 俯仰速度:8dps 装弹角度:-5°~ 30° 防护:正面16.1“/410mm、侧盾9.8“/250mm、后盾7.5“/190mm、顶盖8.7“/250mm、座圈14.2“/360mm 全重:1744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两座九六式25粍三连装机枪或厄利孔20mm连装机枪,不计入炮塔全重 ※※※※※※※※※※※※※※※※※※※※※※※※※※※※※※※ 【406mm三连装炮Б-37→维克斯式406mm三连装炮Б-37(mod)】→406mm三连装炮Б-37(mod) FCS 苏联级战舰的主炮论威力几乎可以用惊天动地来形容,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是意系火炮所共有的炮管寿命问题,其次是穿甲弹的风帽形状导致存能不足,另外,虽然没有离心离德导致故意不做品控的问题,但苏联本身极度落后的炼钢技术也导致火药威力不足、炮弹和炮管强度极差,实际穿深和散布界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虽然说炮管寿命和炼钢技术都早有解决方法,但俄国本身与各大海军强国缺乏交流的事实却是最大的难题,英美德日的钢材进来对于俄国来说是难以补充的消耗品。因此,前卫原本设计的整16寸一式彻甲弹也没有实际生产(最终便宜了美制MK.7)。好在苏联在战后的炼钢和火药技术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以1948年的炼钢、火药技术来装备前卫设计的炮身自紧和炮管镀铬的炮管、以及更换风帽、被帽的炮弹,得到的就是被称为维克斯式的新炮。 虽然前卫在炮弹上进行的改良被否决了,但那仅仅是资源问题,对于炮塔的改良,闪电АЦ-68改火控系统、GTU、延时射击装置、发泡水泥剥被帽装甲的这一套却是心悦诚服,不过实际投产的时候换成了苏联50年代自产的机械计算机。 406mm/50Б-37(mod) 炮管重量:136.7t 总长:815.75“(20.72m) 炮管长:781.8“(19.86m) 理论射速:2rpm 装药量:683lb/310kg 高爆弹:М1915(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2461lb、装药249lb) 半穿甲弹:全重2443lb、装药94lb 穿甲弹:М1915/28(mod)(全重24431b、装药56.7lb) 炮塔:МК-1(mod)三连装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0°~ 150° 回旋速度:4.5dps 俯仰角度:-2°~ 45° 俯仰速度:6dps 装弹角度:0°~ 6° 防护:正面19.5“/495mm、侧盾9.1“/230mm、后盾16.1“/410mm、顶盖9.1“/230mm、座圈16.7“/425mm 全重:2348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三座37毫米70-К单装机炮或博福斯单装机炮,不计入炮塔全重 ※※※※※※※※※※※※※※※※※※※※※※※※※※※※※※※ 【三年式20cm连装炮→三年式20.3cm(二号)连装炮】→三年式20.3cm(三号)连装炮→仮称三式20.3cm三连装炮 日制8寸50倍径炮(即三年式20糎二号)在世界各国的重巡炮当中属于性能平庸的一类,穿深和射速均不上不下。实际上,早在高等级货色(美制15号炮、德制C/34)出现之前的1930年,日本就曾经试图研发55倍径的8寸炮。该炮在1931年完成了一门,试验结果不错,但最终出于造价、工时、炮管寿命等多方面的考虑……或许最重要的是官僚矛盾,继续研发该炮的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