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新武器设定:火炮篇1 (第6/10页)
有太大差别。这里使用的是朴茨茅斯的前卫(维多利亚公主)重新设计的炮塔,炮管镀铬,强化了观瞄设备、炮塔护甲倾角和供弹系统,加装AGTU(海军部陀螺传输单元)并更换了新型机械计算机,能够发射美制21号超重穿甲弹(335磅/约152kg),射速接近9rpm。 8“/L50MK.X 炮管重量:12.7t 总长:413.25“(10.5m) 炮管长:400“(10.16m) 理论射速:8.8rpm 装药量:72.25lb/32.8kg 高爆弹:(使用延时信管/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256lb、装药23lb 半穿甲弹:全重290lb、装药11.5lb 穿甲弹:APMK.21(全重335lb、装药5lb) 炮塔:三连装MK.III炮塔 定位:重巡中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0°~ 150° 回旋速度:8dps 俯仰角度:-3°~ 50° 俯仰速度:10dps 装弹角度:-3°~ 40° 全重:443.9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一座厄利孔机枪,不计入炮塔全重 ※※※※※※※※※※※※※※※※※※※※※※※※※※※※※※※ 【试制甲炮型51cm连装炮】→20inch连装炮试制型 虽然20寸炮的提案早在一战结束之前就有,即所谓的无比级战斗巡洋舰,但是由于提议者约翰·费舍尔爵士离任,该计划最终被G3级战斗巡洋舰所取代,并没有出什么成品,连炮管都没进入论证。在约翰·费舍尔因前卫的改二而转生之后,立即试图重启该计划。虽然乔纳森·乔布斯考虑到费舍尔其人对日本的金刚级、以及青色舰队的实质领袖深海栖舰金刚的巨大影响力而同意了该计划,但也提醒费舍尔爵士二战的战场可不是一战时那么简单了。费舍尔自然也心知肚明,因此果断寻求了前卫的帮助,而前卫也对这位开创了战舰时代的大前辈抱以十足的尊敬。最终成型的炮基本是以(前卫在前往日本期间弄到图纸的)日本试制甲炮为基础、采用重型弹的产物,与萨莉·布拉德娜的47.5倍径20寸炮在平战的威力差相仿佛、对垂直主装的威力则超出约九分之一。内径508毫米,炮管镀铬,并加以延时射击装置、GTU、MK.X火控系统等一系列标准改装,可以说是试制甲炮的火控升级版……和轻量化版,仅仅用不到两千二百吨便实现了20寸炮塔,代价就是即使用上大倾角剥被帽装甲,还是掩盖不了不到18寸级防护能力的事实。嗯……不过好在,大改后的俾斯麦级和苏联级是勉强能用了,大和级使用之更是毫无窒碍……除了防护差以外。 EOCBL20“/L45 炮管重量:213t 总长:927.6“(23.56m) 炮管长:900“(22.85m) 理论射速:1.5rpm 装药量:1190lb/539.8kg 高爆弹:(使用延时信管/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4190lb、装药352lb 穿甲弹:全重4640lb、装药67lb 炮塔:Drh.LC/44连装炮塔 定位:超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0°~ 150° 回旋速度:5dps 俯仰角度:-5°~ 45° 俯仰速度:10dps 装弹角度:0°~ 25° 防护:正面17“/432mm、侧盾11“/283mm、后盾8“/203mm、顶盖10“/254mm、座圈14“/356mm 全重:2136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两座八连装砰砰炮或博福斯四连装机炮,不计入炮塔全重 ※※※※※※※※※※※※※※※※※※※※※※※※※※※※※※※ 【20.3cmSKC/34连装炮】→试制20.3cmSKC/34三连装炮 所谓的8寸C/34三连装炮实际上是德国的萨莉·布拉德娜和英国的前卫合力全新设计的炮塔,重量496吨,萨莉·布拉德娜将主要由前卫设计的本炮塔称为Drh.LC/46(1946年型回旋式炮塔)。自不待言,前卫是在设计完成MK.X的新炮塔后,作为推广三连装设计的实验找上了欧陆8寸炮最为优秀的C/34的。除了改善液压供弹系统和护甲结构、把最大仰角提升到50°之外,前卫还特别为该三连装炮设计了参考牛头人级轻巡、与FuMO26的电波效率相配的机械计算机,并且加装了首次在前卫的主炮火控上实装的GTU(陀螺传输单元),使得火控系统内的各个从动陀螺可由主陀螺罗盘取得监控信号并进行必要的改正,实际上等于极大地降低了因为风浪颠簸和航行规避造成的射击误差和失靶风险。 20.3cmL/60SKC/34 炮管重量:20.7t 总长:478.4“(12.15m) 炮管长:453.5“(11.52m) 理论射速:8rpm 装药量:112lb/50.8kg 高爆弹:Spr.gr.Kz(弹头引信榴弹)L/4.7(使用延时信管/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269lb、装药14.4lb) 高爆弹:Spr.gr.Bdz(mHb)(弹底引信风帽榴弹)L/4.7(全重269lb、装药19.7lb) 高爆弹:Spr.gr.Bdzu.Kz(mHb)(双向引信风帽榴弹)L/4.7(全重269lb、装药19.7lb) 穿甲弹:Psgr.BdZ(风帽穿甲弹)L/4.4(全重269lb、装药5.1lb) 穿甲弹:Psgr.BdZ(Pf.mHb)(弹底引信尾翼稳定风帽穿甲弹)L/5.5(全重289lb、装药5.1lb) 炮塔:Drh.LC/46三连装炮塔 定位:重巡中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0°~ 150° 回旋速度:8dps 俯仰角度:-10°~ 50° 俯仰速度:12dps 装弹角度:0°~ 10° 全重:495.7t ※※※※※※※※※※※※※※※※※※※※※※※※※※※※※※※ 【330mm四连装炮】→深海330mm四连装炮、330mm四连装炮改 FCS 330毫米50倍径Mle.1931用来武装一战之后第一次军备竞赛中的法军,也就是敦刻尔克级袖珍战舰。本炮的强装药和高倍径使得炮口初速极高,但一战后期以来的“高速轻弹”主义使得本炮的穿甲弹比较轻,存能不足。本炮也是法国的四连装之路的开始,且一开始便选择了正确的“炮塔中央分成两个连装炮组、中设装甲板”的思路。但是,炮管距离过近使得本炮的开火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加上强装药总之使本炮的散布界变得很过分,加上RPC系统效率不及预期、液压供弹系统功率稍显不足,总之缺点还是不少。这次是前卫访法之后,专门为其进行了调整,与380毫米Mle.36一样炮管镀铬、主炮火控更换为美制MK.38火控系统,并增设了ABM火控雷达。考虑到敦刻尔克级战舰们的情绪,在这一主炮内并没有使用任何英制火控设备,只是更换为让·巴尔的液压设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