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木清直的雄心 (第1/2页)
; 可以说国崎登将的这种部署,让一木清直很是不满意,他认为这是师团长,在为自己那两个同僚晋升少将做准备,更认为师团长排出这么一个作战序列,明显是对自己这个非陆军大学毕业的联队长,一种无形的排挤。 因为傻都知道,此时整个林西战场上抗联的主力,都在林西一线应对其余两个师团的进攻,按照情报來分析,整个阿鲁科尔沁旗战场上的敌军,只有两个新编成的,战斗力不强的步兵团。 以这么一点兵力,要想将兵强马壮,兵力达到三个满编联队的第七师团阻击在林西战场之外,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在帝国陆军两个师团的进攻之下,他们在林西的主力根本不可能有能力來增援这里。 等按照行军路线,整整饶了阿鲁科尔沁旗大半圈的二十八联队赶到战场的时候,恐怕连毛都轮不到,自认为师团长这么做,实属有些偏心的一木清直大佐,不甘心就这么将到手的鸭拱手相让,便私下改变了师团制定的整体推进计划。 他知道眼下师团长这种明显偏心的安排,自己是无法进行任何反驳的,师团里面所有重要的位置,都在陆军大学毕业生手里掌握着,第七师团是这样,再上一层第军也是这样,关东军,更是这个样。 甚至自己就是将官司打到大本营也沒有用,因为现在占据陆军高层的都是陆军大学毕业生,陆军大学这些毕业生,利用天皇的信任牢牢的掌握着陆军的全部权利,他们对非陆军大学毕业的军官,一向都是歧视和排挤的。 自己在陆军之如果想要进步,现在能依靠的除了自己之外,沒有别的可以依靠,既然师团长不给自己这个机会,那就别怪自己不客气,自己去寻找机会了,下定决心在此战要好好露露脸的一木清直,不顾师团的统一安排,不仅加快了行军速度,还擅自变更了本联队的作战部署。 作为第七师团现在下辖的三个步兵联队长之,唯一的非陆军大学毕业生的一木清直,因为沒有进过陆军大学,其实也就意味着他这个大佐军衔也就是到头了,因为在日本陆军之,按照现行的体制,非陆军大学的毕业生,晋升将军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在战死之后追授。 实际上一木清直能够以非陆军大学毕业生的身份,做到大佐联队长的位置,在眼下的日本陆军之已经是毛麟凤角了,因为日本陆军的高级军官,基本上是陆军大学毕业生一统天下,非陆军大学的毕业生,大部分能够做到佐就已经到头了。 他的这个大佐身份,还是因为在当初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时候,身为日本陆军国驻屯军第一联队第三大队大队长身份的他,一手挑起了卢沟桥事变,虽说当初他只是一个少佐大队长,上有驻屯军司令官、参谋长,间有联队长,硬将他作为挑起事端的责任人有点勉强。 但卢沟桥的第一声枪响,却是正是他的第三大队开的,第一个向宛平城开炮的,也是他所在大队的大队炮小队,所以将他作为第一责任人,也不算冤枉了他,也正是凭借着在宛平城外的炮声,所谓的赫赫战功,他才能以非陆军大学的身份做到大佐联队长的位置。 不过虽说已经是毛麟凤角了,但是对于一木清直來说,心的野望并不比第七师团那两位陆军大学正规毕业生少,虽说做到将军的希望几乎沒有,但几乎并不代表绝对,在距离将军只有一步之遥的情况之下,这个家伙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已经快要疯了。 虽说因为这个家伙在卢沟桥的表现,而最终做到了大佐联队长的位置,但非陆军大学毕业的关系,让他的晋升速度远不如他军内的陆大毕业生的那些同僚们,眼下已经四十岁高龄的他,实际上已经到达了晋升将军的年龄最后底线。 现在的日本陆军还不是几年后,因为大势扩充兵力,而导致现役军官不够用,将那些退出现役已经多年的预备役军官,不管能力和水平如何,甚至年纪大小都顾不上,一股脑的都拉回來组建新的师团。 到了最后阶段,甚至部队之出现五十多岁的大佐大队长,四十多岁的佐大队长的例比比皆是,正规的野战师团倒还好一些,还是以正常年龄的军官为主,那些所谓的下辖两个旅团,八个大队兵力的的丁种师团,可就是沒有这么幸运了,在一个师团,还大量出现过大队长的年纪,比自己的顶头上司少将旅团长还要大的情况。 眼下的日本陆军,因为眼下陆军士官毕业生的数量,还是比较充足,再加上从老兵之选拔特任的大量军官,以及因为战功晋升的军官,军官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高级军官的数量和质量还是够用,甚至还可以说让人相当满意。 所以别看已经与国整整打了四年,但是还在的执行到达一定年龄无法晋升之后,军官转入预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