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二章 郭邴勋的想法 (第1/2页)
郭邴勋的这番话一出口。杨震与李延平都被他的想法给弄愣了。德军战俘。交换这些人做什么。难道郭邴勋是想用德国人缓解目前根据地内兵员不足的问題。将这些日耳曼人补充进自己的部队。 看着面前的两位抗联最高军政首长。听完自己想法之后一副不解的样子。郭邴勋笑了笑道:“司令员、政委。苏德战场上现在什么形势咱们先姑且不论。我想问问两位首长。对现在这支德**队是怎么看的。” 对于郭邴勋的反问。杨震沒有丝毫犹豫的道:“眼下的这支德**队。在战略上虽说有一些弱点。但是他们在战术。特别合成化作战能力绝对是突出的。至少在现在。还是世界上最强的。第一时间更新尤其是在战术空军的运用。以及装甲机械化部队的运用上。可以说是顶尖的。” “其在战场上的战术保障。也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如果沒有强大的战术保障能力。以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为主要突击力量的德军。根本就打不起來闪电战。恐怕这一路上修理坦克。就把他们的推进速度给降下來了。” 回答完毕郭邴勋的反问。杨震突然有些明白他的意思了。想了想杨震道:“老郭。你的意思是用这批除了我们急需的物资之外。用其他的物资交换德军战俘之中的工程技术以及维修保障人员。” 看着杨震有些了然的神色。郭邴勋点了点头道:“作为一支擅长地空协同作战。更多更快章节请到。以大规模装甲部队作为主要突击力量。并擅长运用战术空军的军队。德军的战场技术保障能力至少从眼下看。水平还是相当的高。” “一号。您说的对。沒有一个强大的战场技术保障能力。德国人根本就玩不起所谓的闪电战。越是现代化的装备。所需要的技术保障能力也就越高。作为德军主要突击力量的装甲集群。沒有一个完整的战术保障体系。再好的战术也起不到作用。“ “而且德国人的教育水平。不仅仅是在欧洲。就是放眼全世界也是相当高的。尤其是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强国。他们的理工类教育水平还是相当的高。第一时间更新有着大量现代化工业支撑的德军。技术保障人员的水平显而易见。” “所以我想用这批物资。与苏联人达成一个协议。交换德军战俘之中的所有装甲、航空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当然也不仅仅是这两个兵种。包括炮兵、工兵、汽车兵。甚至包括后勤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我们都需要。” “用德军战俘之中的工程技术人员。來缓解我们目前在技术装备维修保养方面的困境。如果可以的话。我们还可以和苏联方面达成一个长期的协议。通过一些交换手段。将德军战俘之中的理工科毕业生。以及技术装备的工程技术人员搞过來。” “一是用他们充当教员。更多更快章节请到。培养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德国人严谨的性格。高水平的技术能力。我想会为我们培养出一批合格的人员。二也可以缓解我们在技术装备保障能力上的不足。以及加快我们战损装备的维修。” “就算苏军现在基本上打的是败仗。但是我想一些战术胜利总归还是有的。他们手中的战俘。如果有一万人。我想按照德军的文化水平以及技术装备配比的情况來看。其中一千名工程技术保障人员还是能够挑出來的。” “最关键的是。苏军目前在战场上损失惨重。再加上德军的那个臭名昭著的政治委员命令。我想落到他们手中的德军战俘。恐怕沒有什么好果子吃。如果我们能在这方面伸手。将这些德军战俘拉出火坑。在给予一些适当的待遇。” “我想以我在欧洲留学的时候所了解的德国人性格來说。只要能逃离苏联人的手中。他们会相当卖命的。有了这批德国人为我们效力。我想对于我们來说会是一个极大的帮助。也可以相当缓解我们的困境。” 说到这里。郭邴勋开了一个小玩笑道:“如果可能的话。用这批物资再将苏联人缴获的德军钢盔换回來。缓解一些新编成部队缺乏钢盔的局面。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是现在苏军的败仗一个接一个。就是不知道能有多少达到我们标准的战俘和钢盔。。。拿出來与我们交换。” 郭邴勋说罢。无论是杨震还是李延平。都被他的这个奇思妙想给吸引住了。仔细琢磨了好大一会。杨震转过头看了看边上的李延平。犹豫了一下还是道:“老李。你看老郭的这个想法怎么样。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对于杨震看过來的目光。作为军区政委。清楚知道目前部队困境和缺乏什么的李延平微微点了点头道:“我看可以考虑。如果能缓解部队目前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我想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你和老郭都说了德国人生性严谨。做事风格一丝不苟。最关键的是技术精湛。更多更快章节请到。训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