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国力仁和 (第2/2页)
,万一李荛端选择将她交出去,那个女人早已经变了心意,这几个月的表现总是魂不守舍的。 万一,她出卖了自己,将自己命令她杀死太子的事情告诉了父皇,怎么办? 按着他的性子,是不会放过自己的…… 远处的霞光满天,美丽而绚烂,他不知自己究竟在担心什么? 心思只是一时的乱了。 他知道,李荛端不会这样做的,他千方百计得到萱香,可不是为了这么快用了这张王牌。 肯定还会让自己给予他什么好处,两人联合才是正事。 之前他怀疑李荛端的cao纵能力,为什么会让皇帝知道,现在还要交出马车等等,还是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吧! 李玉端是豁达了,而…… 这一幕却被躲在暗处的完颜戍看了个正着,那个尸体的处理叫他彻底起了兴趣。 今早才接到了军中的情报,皇上命令他按计划开始进行,晚上便看见这一幕,李玉端果然是个心里有鬼的人。 李泉怀疑的不错啊! 李荛端进了皇宫回禀马车的事件,即便这两****一无所获。 “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李泉依旧站在书桌前,态度不冷不热。 李荛端缓缓起身:“谢父皇。” “荛端,说说吧!你这几日,你有何进展啊?”他问道。 李荛端心中大喜,若是他这样的语气说话,那便是有所变数了。 “父皇,儿臣该死!这两日,儿臣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寻找了京城的每一寸土地,可…还是一无所获。没有现于文和马车的踪迹。” 李荛端老实回答道! 竟然也不怕李泉先前说过的惩罚。 只见他放下了手中的一本书,眉头动了动,似乎在思索着什么,那阴沉有力的目光盯了李荛端片刻,每一秒都那样难熬。 “既然这样!你便等着受罚吧!”李泉开口。 李荛端心里一沉,立刻义正言辞道:“这都是儿臣应受的,儿臣没用! 无法向您证明自己的清白,请父皇责罚!但求将来的哪一日,能够洗清自身的冤屈。”
“你说冤屈?你是觉得朕错怪你了?”李泉刻意问。 李荛端知道只是试探,便道:“儿臣知道,父皇明事理,儿臣不是那个意思,只是…没有做过的事情,现在即便承担了责任。 却也不能一直承受,总有一日,事情要真相大白的。到时候,儿臣自然是没有冤屈了。” “荛端,你这个孩子,天天风花雪月,小的时候,你的眼神中,能够看出坚毅忍耐! 而现在,你的眼睛里,即便是父皇也看不出任何真挚的情感,你这些年究竟怎么了?” 李泉突然扶着他起来,口中惆怅着。 “父皇,我一直觉得,我像父皇,眼里看不出喜怒,无法被人随意揣度出心事来,有着自己的一套办事准则。” 李荛端大胆的回应,李泉突然笑了。 “你哥哥要是有你一半的心思玲珑,现在也不至于长眠于底下啊?” 李荛端这话说的,李泉总不能嫌弃自己的性格吧?更何况,他们的确相像。 李荛端:“父皇想起皇兄了?皇兄是个心底善良的人,心中是懂得大是非的,乃是真正的大智若愚,可惜天妒英才。” 他的回答又叫李泉刮目相看,在两个人都心照不宣的时候,和这孩子聊天竟然这样叫人舒畅。 就像肖潋一般。 “是啊!比皇兄就是不懂这些皇家的争斗才会惨死,他是我一手带大的,太过忠厚。只是晚了,晚了啊!”他大声说着。 似乎要喊给房间里的第三个人听,的确,李浩端当年要转变的时候,碰上了任何人都受不住的美人关,狠狠的摆弄了他一次! 叫他失了小命! 被最信任的人背叛!那会是个什么样子的感觉呢? 李泉:“荛端,父皇一直觉得你是这几个孩子中,最温和的那一个,想当年,朕便是接连与几个兄弟斗得你死我活! 最后在亲兄弟的血泊中登上了皇位!这后来的日子,没有一日不是觉得负罪。 父皇一直希望你们几个不要斗!不要走这条旧路!” “是,父皇。儿臣知道错了,不该结党营私。让父皇伤心,请父皇责罚!”李荛端顺着跪下道。 “唉…你这算得了什么呢?原本父皇一直希望你皇兄能够顺利接过担子,你们兄弟几个辅佐他! 可是,这朝中的人野心太大,把你们兄弟几个也逼得忘记了手足之情!” 今日的李泉看起来像是个慈父一般,李荛端不知怎么安慰,便答: “父皇,儿臣是真心悔改,我已经把先前无意中抢的银钱准备好了。 还有我府中这些年收藏而来的所有书画变卖,凑足了几十万两,还给父皇,现在尹送往国库去了,望能够慰藉父皇。” “好孩子!你不必这样做!你知道吗?父皇得知你做的那些事情之后,便开始注意到了你的才能,现在为时不晚……”李泉笑道。 李荛端:“父皇…您这是什么意思?您心中该是已经有了人选了吧!” 他能够感觉自己的心跳不断的加,有些害怕,有些激动。 李泉:“人选?你说说,你觉得蜀王,还是梧王?” 让他来选? 没有听见襄王的名字,李荛端多多少少有些开心,而自己和楚端自然是从无希望的。 “轮治理贤德,自然是二哥,而轮带兵打仗,三哥却也是当仁不让,儿臣…儿臣没有想过。”他保守的都不选,李泉倒是自然。 “朕不是傻子,这朝中早已经分为了两派,文官,以赵文治为主,支持的乃是玉端,而五官以木汕为头,也是靠在了康端身上。 朕好好的一个汉泉国,现在都要被他们撕裂成了两块了!” 这话中带了些许落寞,李荛端听出了这个意思,机敏的回答: “父皇您治理的这些年才是外有大军护国,内有文士贤政,国力仁和,现在的我们都太过年轻,哪有这个本事? 所谓仁和,岂是这些年纪便可理解?儿臣斗胆恳求父皇,多加考虑,您尚且身强体壮,完全可五年十年之后漫漫决定不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