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储位有变,风云暗争二十一 (第2/2页)
抑后扬…… 你说,她到时会不会感激本王呢?” 青雀得意道。 楚客恍然,大喜道:“唉呀……何止是感激呀!便是因恩相许,那也是必然的呀!” 青雀摇头,不免得意道:“说了,她是稚奴的,本王不会抢……不过既然天命在本王,那她受些磨难,也是应当的。去罢!” “是!” 三月十一日,大理寺内突传消息,道审议齐王叛变一事之时,有大吉殿宫人称,日前才人武昭所进汤羹有毒之事,武昭本人早已知晓。 更道武昭如此,是为保太子承乾故。且更传出流言,道武氏之前曾自传言与诸人,道袁天罡有预言,是为“当有女武王者”。 是故更以此命,必保太子承乾—— 一切皆因承乾数来正是唐三代。武昭唯保太子,日后附之,方可附之上位。 太宗闻言震怒,朝臣闻之更惊。纷纷上书,请太宗诛武氏妖女,以绝后患。 太宗闻奏,因终有所疑,只将武昭再行打入掖庭狱中不使出,却暂不发尔。 后,长安城内纷传,道“唐三代后,女主武氏代之”。更有左监门卫将军李君羡早朝时当朝进言,道: “臣日间行值,屡得见太白星现。请陛下察之。更得一老,形神颇似大方师,与臣道:此乃国诸失德,妖星方现之故。” 众臣闻之,皆跪请太宗诛杀武媚娘,洞察太子失德之事。 唯魏王泰、吴王恪、晋王治三兄弟一力上表,力证此事无稽。 太宗大怒,拂袖而起,竟自离朝。 …… 片刻之后。 稚奴黑青着一张脸,立在太极殿尚书房外玉阶之下,看着长跪不起的四哥李泰。 德安见状,也是冷笑:“魏王爷明知箴言之事……他这是想借此机会,逼得主上下定决心易储,再借这般做态,引得武jiejie感激……便是武jiejie不曾垂青于他,那至少,在旁人眼里,武jiejie日后也必是他魏王一派的! 而主上只怕还会以为,武jiejie心属魏王,所以才如此这般,与魏王演了一出好戏——说不定还要迁怒武jiejie呢! 他当真是好计算! 王爷!咱们得设法破了魏王爷这局啊!否则……否则主上不知魏王已知箴言之事,必定会……必定会以为武jiejie有心为后,才与魏王相谋的啊!” 稚奴咬牙:“我知道……我知道!舅舅那边,如何?当真信了此言?” “国舅爷根本不信。还着人查实一切皆属魏王所为。” “那李君羡是怎么回事?” “王爷,李君羡明里看着是与人无葛,其实却是韦挺的旧知。而且王爷,他此番陷害武jiejie,只怕还有替自己开脱之意。” 稚奴回头看着德安:“什么意思?” 德安从袖中取出一张折书,交与稚奴:“王爷请看。” 稚奴接过看后,脸色更加沉黑,咬牙:“李——君——羡!本王若不灭你,誓不为人!” 言毕,深深看了魏王最后一眼,转身离开。 是夜。 太极宫。 太极殿。 太宗与长孙无忌郎舅二人,相对而坐。面色均是一片铁青。 太宗寒声道: “当真有此事?” 长孙无忌点头。 太宗咬牙,半晌才道:“韦挺!” “正是。” 长孙无忌心中暗叹一声,终究还是没有揭破最后一层纸——其实他知道,太宗也清楚。韦挺身后站的,是谁。 只是他们都不想承认,也不愿承认…… 太子已然是保不住了,何必再拉一个下水? 太宗深吸口气,咬牙道: “辅机以为如何是好?” “主上,太子……只怕……”长孙无忌艰难地叹了口气道:“怕是保不住……” “保不住也得保!朕答应过无忧!一定让几个孩子好好的!!!现在几个孩子里,豫章已然是没了,城阳经此一事……只怕也是难保不伤心一场,难不成还要让承乾也早早下去,见他母亲?! 朕不允!绝对不允!” 太宗怒喝,更泪流满面。 长孙无忌想了一想,咬牙暗恨:“一切都是那贱人……主上!万不可再留此女于宫中!” “朕会杀了她,一定会让她死不瞑目…… 可现在,朕首要做的是保承乾!!!!!” 太宗痛道。 长孙无忌闻言,只得点头,苦思计策。良久才叹道: “主上,承乾的太子之位,只怕是当真保不住了——且这孩子,也的确是太过知人无明…… 竟然会将一个贱人安排来的密探,当成身边心腹如此之久。主上……” 太宗默默流泪,麻木道: “……朕知道…… 可是朕要保住承乾的命!那承乾的太子之位,必不可失!” “主上,其实便是太子之位丢了,也未必便不能保得承乾的性命。” 长孙无忌含泪劝道:“只要有一臣,一个臣子便够,上书请主上保下太子性命。臣再多方营势头,让诸臣知晓,太子之反,实为有人暗害…… 只要让诸臣对太子的看法,从逆子转为同情,那太子性命,便可得保——只是主上,以后,您怕是难见承乾一面了……” 太宗闻言,半晌不语,尔后才默默流泪道: “天意如此……当真是天意如此……是天意要惩罚朕……惩罚朕的孩子们…… 是朕的不是……朕害了他们……朕终究还是害了他们,朕终究还是没能保住他们啊……啊啊……” 痛哭之声,响彻太极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