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计中有计,计有连环五 (第2/2页)
只是那面上愁容,却叫人无端端想到了春光渐暮之时。 轻叹了一口气,她头也不回地问着身边的小侍婢: “他来了?” “回娘娘,来了。” “叫上来罢。” “是。” 简短的对话过后,不多时,便见一身着内侍衣衫的小监匆匆拾级而上,走到离萧淑妃一阶之下时立住,先向淑妃行了大礼,然后才起身,微低着头轻道: “阿莫见过淑妃娘娘。” 萧淑妃桃花眼儿转也不转地看着前方被月光照得光辉满地的中庭,好一会儿才道: “你可见过他了?” “见过了。” “他可信你了?” “信了。” “他居然真的信你了?” “人都有七情六欲,有那个半死不活的在,他不信,也不成。” 萧淑妃抿了抿朱唇,轻启贝齿道: “那接下来,你打算如何行事?” “自然要看娘娘的意思。” “本宫的意思?” “是。” “本宫根本不知此事,也不明此事,你明白本宫的意思么?” “娘娘……可是怕了?” 听到这般挑衅的话儿,萧淑妃扬扬长眉,煞气忽现又敛: “你想激得本宫出手?还是罢了。本宫这性子,你也应当知道。” “是。阿莫从来不曾想过要激娘娘出手,只是娘娘,阿莫虽则出身低微,可也是个命,娘娘要借阿莫的命,来对付武昭仪与王皇后,总也得付出些什么。否则,便是拼得粉身碎骨,阿莫也是要替自己出一口气的。” 萧淑妃倏然回头,盯着他看了半晌,才摇头失笑道: “果然……当初本宫选上你,真的没选错人……有这等胆量与本宫说话的,如今已然不多了。” “一个足矣,再多,娘娘也不是当年那个叱咤六宫,宠恩无极的淑妃娘娘了。” “淑妃么……” 萧淑妃凄然一笑,竟艳若晚霞: “人人都说,这太极宫里的淑妃位,是受了人咒的,自从高祖皇帝起的尹淑妃,再到后来的大小杨淑妃……都是一个个死于非命,落于尘土…… 如今也不知多少人,等着看本宫也如她们一般的命运呢……可是……” 她忽地深吸一口气,眉目之间尽是凌厉之色: “可本宫却是不想让他们看这等笑话呢……” 转头,她看着阿莫,淡淡道: “你要本宫的意思,那本宫便与你一个意思—— 你所行之事,尽皆稳妥,唯有一桩却是不佳…… 于那武媚娘而言,无论是那个李弘,还是她如今腹中孽种,的确都是极其紧要的。可于皇后而言,最紧要的却只有一个。 所以你若想把这火烧到皇后身上,让她服下苦果,替你自己报仇…… 那只能选那对的一个。” 阿莫抬眼,眸如乌云,无一丝明光: “代王。” 唐永徽五年闰四月初十。 麟游县。 凤汤行宫。 午后。 媚娘身在后殿,便远远听得前殿喧闹,于是急急行至廊下,正碰上急匆匆赶来的德安: “到底怎么回事?” “娘娘,娘娘可在后殿里安好好地守着代王殿下罢!眼下前殿那边,主上正发着火儿呢!” 媚娘皱眉,仔细听了一阵,便立时了然: “可是那些大臣又因着我的事与治郎撕扯了?” “唉……要说这回便是德安也看不上眼了。” 德安愤愤道: “娘娘这些日子以来,身怀有孕辛苦,却还能替主上分忧,行事……许多大事都是娘娘一心二心地为着主上cao持的。 主上其实也没说什么,也是那当地百姓们念着娘娘的恩,所以上民表请主上恩准,大家大户们甘愿自己出些儿力气,替娘娘修做恩德碑,立在那儿做个念想的。 可主上到底也是怜着百姓疾苦,婉驳了他们的表,说一切事情,只待大事底定,麟游复兴之后再提也不迟。 就这么一句话,那些大臣们就水花儿落在油锅里,炸了堂了……” 媚娘闻言,便立时叹道: “治郎也是不该了……这立恩德碑之事,自古以来只有将相功臣,或孝子贤良方可,便是君主亦不敢轻立……何况是我一介后宫妃嫔? 又是向来为朝臣们诽议说我出身不正的…… 元舅公他们炸堂也不奇怪。 毕竟治郎如此一来,岂非等同逼着诸臣们认可我是名正言顺的后位人选了? 他向来能事从急缓,办事成立的。此番却是太急了。” 德安一怔,不由脱口道: “娘娘这是何意?不过一块恩德碑,却与立后有什么关系?” 媚娘摇头,苦笑道: “你呀……也是跟着治郎久了,竟都忘记了……我大唐自开国以来,除了开国大圣太穆皇后,还有治郎母后文德大圣皇后娘娘……别个哪有立碑建庙的? 何况我大唐依前朝制,这立恩德碑之事,依礼虽则但有一县百姓求恩准者即可立,却也要礼、户、工三座尚书加印题赋,三公当朝以赞,文武百官齐颂于朝之仪的…… 更不必说这麟游县民此番民表一上,那可是正式地向治郎求了大恩德的旨了,天子无戏言,治郎这句日后再立如今出了口,若是百官不抗表以奏,那一年之后恩德碑是必然要立的,而且有天子一诺,自当加天子金印宝玺…… 这不是明着打皇后的脸,明着诏告天下,眼下易后一事已然底定,就等着圣旨一出,中宫便当易主了么?” 德安闻言,立时哑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