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昔日王箫恨已逝,今朝凤凰情正浓二 (第2/2页)
?” 王德叹息: “她们一死,那么先帝所令之事,也就是成了。” “是么?难道师傅就认定了,元舅公不会再寻第二个王氏入宫,以求立后? 难道师傅就认定了,自娘娘立后之后,便再不会有人敢言废后? 难道师傅就认定了……主上一旦立娘娘为后,便帝位稳固如山?” 瑞安一句句的问话,竟叫王德无言以对,最终,他沉默了。 良久,瑞安才立在他身前,轻轻道: “师傅,您不能走,至少在主上与娘娘根基牢稳,代王殿下未立储位,韩王没有被清除之前,您不能走…… 为了主上,为了娘娘……您不能走啊!” 一声声的轻语,终究打破了王德沉寂如波的眼光,瞬间,他老泪纵横地看着苍苍天空,无语哽咽: 先帝,您愿意让王德再多留些时日,照顾着您与皇后娘娘仅留下的这一根独苗…… 看护着这小小稚奴安安稳稳地坐好了这大唐江山么? 能么? 无人可应,唯他自己。 是夜。 麟游,万年宫。 大宝殿,前殿。 终于就仲秋之夜事,与诸臣调商已毕的李治,疲惫地伸了伸腰,然后揉了揉额头: 这些日子也着实是用得紧了些,腰酸背痛颈痛额痛……几乎无一不痛。还是得好好调养一番才好。否则只怕媚娘又要担心。 一边儿的德安见状,紧忙着人奉上参茶来解一解乏,接过喝了两口,李治又想到一件事,便停下道: “媚娘那儿的枸杞子,可还吃着罢?” “主上安心,日日里都叫人送着。只是娘娘近来听得孙老神仙说这东西好归好,可到底也是大补的东西,已然减了着量,怕伤着胎气。” 李治点点头,合起茶碗,轻轻放下,这才道: “如何,清和已回了宫罢?” “正如主上所料,师傅他……” 德安想起瑞安回报,不免黯然。 李治见他如此,心下也是叹然: “你也不必太过难过。毕竟王德这些年来所求所愿,便是将皇后扳倒复仇之后,跟着父皇而去…… 要他改了这样的心思,一时半会儿之间也是难。 但既然媚娘已教了瑞安拿朕来说话,他便必然知晓朕与媚娘已知他心,更有挽留之意。 若是如此他还不能安念,那便是大不妥…… 他会想清楚的。别急。只是需要些时间而已。” 德安点头,黯然道: “德安兄弟,还是要谢谢主上恩德,保下师傅。” 李治摇头: “于你们而言,他是师傅,于朕而言,若是无他,只怕当年便是连朕的父皇也未曾得保……这样的话儿,以后却不必再言说了。” 德安再称是,又打起精神道: “不过娘娘也果是人中龙凤,一早看出师傅心思,竟就安排着师傅去着事了。且还特特地吩咐了清和,叫他万不可给太子殿下机会。” 李治沉默,半晌才抬头,目光中微泛愧疚: “忠儿……朕是欠他的。 不止是他,也是欠他母亲的。” 他微闭一闭眼,半晌才再睁开眼,轻道: “当年意气用事,换得如此父子离心……是朕的不好。 只是朕也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补偿他的好。 而且……” 李治轻轻道: “只怕日后,更加痛苦的事,也会接连不断地往他身上降临,只求他……能够挺下去,好好的挺下去。” 沉默了片刻,李治才又轻道: “传朕旨意,着暗卫将当年刘宫侍身死真相诸证,一并也设法传入负责秘审王萧二人案的官员手中,好歹……” 李治顿了顿: “好歹还他母亲一个清白名声。” 德安点头,轻声应是。 又过了一会儿,李治突然又道: “英国公现在何处?” “回主上,得了消息说宫中生变之后,英国公已然急速起程回朝了。” 李治点头,起身,负手,轻轻走到阶下,一步步地走到殿前,看着殿外明若银辉的月光,好一会儿才道: “终究还是到了这一日了…… 终究还是到了这一日了。” 德安也忍不住感慨道: “是啊…… 终究还是到了这一日了。 想一想,竟已是十数载光阴匆匆了。” 李治垂眸一笑,目中隐隐似有泪意: “是啊……十数载匆匆光阴,我与她,还有你们,都已是变了模样。 唯一不变的,却是这太极宫的一砖一瓦,一桥一树…… 想一想,若是当年我没有插手大哥三哥四哥之争…… 没有被父皇发现一直隐藏着的真面目…… 会不会今日…… 我与媚娘,会过着更加平和无争的日子呢? 更加像她要的,我也要的日子呢?” “不可能的主上。” 德安平静地道: “先帝之能,主上躲不过的。而当年那等局势,主上也是躲不过的。一切都不会有如果,只有必然。” 李治徐徐合目,半晌才道: “是啊……只有必然……那么接下来,面对着我们的必然,又是什么呢? 面对着弘儿他们兄弟几人的必然,又是什么呢…… 德安?” 李治轻轻一问,却叫德安无言以对。 只有明月银辉如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