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日月明空,弘治暗争三十一 (第2/2页)
懂也不想懂。但是这后廷之事,媚娘却也能插足一二。” 李治心中一动,轻道: “你是说……高句丽国主,高藏的后廷之中,你已然动了手?” 媚娘偏一偏头,却笑道: “治郎可还记得当年海内大朝会上,那个将西域第一的乐师击得节败的女子?” 李治皱眉,想了好一会儿才轻道: “她……我倒还记得一二,怎么?她眼下不是在乐府之中么?” “她是在乐府之中,可她也未必不能教徒啊!这个罗氏看人却是极毒,之前一眼挑中了一个高句丽来长安的女子为徒,调教得当之后,便留在身边做用……” 媚娘看着李治,目光深意远长。 李治一怔,立时点头道: “好,那便由你安排。” 媚娘含笑,轻轻道: “如此一来,媚娘却要谢谢治郎给了媚娘一个机会呢!” 李治心情极好,便含笑看着她,故意问道: “什么机会?” “好好儿地调教一番那个自以为聪慧无双,自以为可以利用媚娘,自以为将治郎这样的怯弱皇帝看得透透儿的泉盖苏文一番啊!” 媚娘巧笑嫣然。 次日午后。 唐,长安城。 驿馆之中,一道蒙着面纱的倩影徐徐走到一个肤色微黑,却是极为貌美的女官打扮的女子身边,深深一礼,含泪道: “谢谢师傅,给了英娘这么一个一雪深仇大恨的机会。” 那女子却淡然一笑,轻道: “这与我,却是无关,一切的安排,均是当今大唐昭仪娘娘的主意。娘娘说了,此事一成,一来可复你全家为泉盖苏文所杀所辱的大仇,二来可将那坐视你满门被诛的高句丽王推下王位,受尽折磨,三来……也可圆你归乡之梦。” 自号英娘的女子垂下头,面纱之后的脸上满是泪水,淡淡道: “英娘明白。如此一来,高句丽的百姓,也不必再受战乱之苦。” “不止是高句丽。” 女官却正色道: “还有大唐边境的那些子民,也一样不必再受sao扰,可以安稳渡日…… 英娘以为,大唐愿意兴起杀戮之争么?” 英娘抬眼,看着自己的师傅,却无言以对。 女官摇摇头,叹道: “你还是果然不明白咱们的主上与娘娘……” 她转身,看着远处的酒肆处处,坊间兴兴,轻道: “人人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国之君一国民…… 你且看一看眼下的大唐,便知道了。眼下的大唐,文盛武兴,百姓安宁…… 虽则近来有些天灾人祸,却远未到能够动摇国本的地步…… 你觉得,大唐会为了这星点小利,去和高句丽这般的邻国相争,相杀,却教他人得了实益么?” 一句话,问得英娘无语。 女官转头过来,淡淡道: “娘娘有句话儿,却是一再嘱咐我要尽量传达于你的……当时我觉得实在无此必要,可如今看来,娘娘英明。” “什么话?” 女官点点头,淡淡道: “娘娘说,常闻得远亲,不若近邻。居常百姓如是,国与国之间,更是如此。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大唐如何能够舍却高句丽这般近邻?如何肯让自己几代拼杀换得的平静,却为一朝所破? 若非泉盖苏文心怀不轨之意,皇帝陛下,又何需如此动劳?” 英娘张口,却闭,再张口,好一会儿才轻道: “师傅,难道将高句丽纳入大唐疆图之上,不是大唐之意?” 女官摇头失笑: “果然还是你不懂……你到底是高句丽人,却不明白于大唐而言,高句丽独自成国,却比为大唐所纳为疆土,远远利大于弊得多…… 唐土如今已是海内占去七八,丰盛繁华之地不知凡几,以高句丽那不及海内沃土十一的偏远一域,你以为大唐会需求么?英娘啊…… 那样的两分土地,纳入大唐疆下,给大唐带来的,除去横霸无义的名声之外,便只有要耗费所巨才能将之兴建得一如大唐疆内其他土地的一块无用之所…… 你觉得那位天可汗之子,那位圣皇后娘娘之子,那位聪明过人的皇帝陛下……会为了一块注定会给时将中兴的大唐带来无穷负累的边地而去如此费心么?” 女官摇头,语重心长道: “英娘,你需得记住一句话,你此行的任务,并非是让高句丽国败而亡,而是要易主中兴。无论是事事处处,唯泉盖苏文为是的高藏,还是那个弑君而政的泉盖苏文…… 都是你万万留不得的。另外一边,你还要尽心尽力,去寻找一位真正值得你们高句丽百姓敬服仰赖的明君圣主…… 这才是皇帝陛下与昭仪娘娘的本意。哪怕这位明君圣主日后要脱了大唐下邦臣国之身,自立而兴都好……只要是真正能够让高句丽安定无争,真正让百姓们安居乐业,再也不必为了一点利益,便要举国之倾与大唐相斗相争,导得自己死伤惨重,也让大唐边境不得安宁…… 这便够了。你明白么?虽则皇帝陛下圣明英伟,昭仪娘娘聪慧明断,可他们也明白一件事: 人力有未逮之时。 眼下的大唐疆土,于皇帝陛下而言,实在是不需要再加上高句丽这一点了。反而是高句丽若能中兴自立,再不必扰唐而生,才能让大唐得到最大的利益…… 你明白么?” 英娘怔然地看着她,好一会儿,才轻轻道: “英娘明白了……那么,英娘这便离开,去找信诚师傅了。” 言毕,便上车,起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