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三帝传_日月明空,弘治暗争四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日月明空,弘治暗争四十三 (第3/3页)

而立于殿下!

    请主上……主上准……”

    轰然一声,诸臣哗然,只有长孙无忌冷静地看着李治身形晃了一晃,终究难以支撑,瘫然坐下。

    他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同情与不忍,但很快,便被决绝所取代,上前一步,他也加入了请命的行列之中!

    李治从未如此感到挫败过……

    是……他知道那道秘旨……他早就知道它的存在……而他,也是根本不曾想过,要将它公与天下的……

    哪怕他知道,一旦此旨奉出,那么他的媚娘……他的媚娘,便可名正言顺地,立于他身侧,成为大唐皇后……

    可他也不愿!所以他才会费尽这般周折,宁可抛掉那样的便宜,宁可抛掉父皇的遗命……

    因为……因为那样的代价……那样的代价……

    他闭上眼,心中一千遍,一万遍地呼唤着媚娘的名字,暗暗祈求着,她不要进来,不要进来,不要……

    然而,她终究还是进来了。

    珠冠霞帔,紫衣雪肌,鸦鬓星眸,玉准红唇……

    手中高举过头顶的,却是一只朱漆封印,金帖加封,玉玺加盖的九爪金龙玄色绫裹的长方小盒子!

    而那金帖之上的朱墨……没有一个人会不认得它正是先代帝王,长眠昭陵的今上之父,太宗皇帝李世民的手书!

    刹那间,整个朝堂之上,都是一片寂静了。

    每个人,每双眼,每颗心……

    都静止了。

    所有的一切,都停在了那个被媚娘玉手高擎过额前的小盒子上!

    每个人都停了呼吸……

    直到这个女子,这个一身紫衣,华丽如紫瓣金蕊的贵客牡丹般的女子,一步一步,拖着长长的广袖尾摆,与长长的流云披帛,慢慢地走到李治面前的玉阶之下停脚,慢慢地将那小盒子高高举起,慢慢跪下,开口轻道:

    “妾立政殿昭仪武氏,今得先帝生前秘旨,特奉于吾主之前。

    请主上展阅宣之天下,以为妾立其名,正其身!”

    李治看着她,目光中的泪,已然慢慢地沿着眼角滑落,打湿了胸襟,也打湿了他的衣袖,还有那双她亲手为他绣成的靴面……

    他无声,只能无声而泣。

    看着这个如朝阳紫凤般盛开在自己面前的女子,看着他一生最衷情的女子,看着为了他,牺牲了一切的女子……

    他此刻,却只能无声而泣……为自己的无力而泣。

    长孙无忌闭上双眼,等待着。

    王德跟着跪下,等待着。

    德安等待着。

    每一个人都等待着。

    ……终究,媚娘感觉到,那只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大手,颤抖着,从她的手中,接过了那只小盒子。

    一阵细微的启盒声音响起——平时,这样的声音,是不会引人注意的。即使太极殿总是那般肃静。

    可是今日……

    今日的太极殿,竟然静到了这样细微的声音,也会格外的响亮。响到李治不得不时时停下,静了一会儿,才能展开那被封印着的卷轴,颤抖着,展开。

    然后,深吸口气,吐出,再深吸口气,吐出……

    如是三番,四次,他颤抖着手,却始终念不出来……

    他念不出来……

    即使他已然看到,殿下那些跪伏着的,低着头的臣子们,已然开始有些sao动……他也读不出来……

    他是真的读不出来……

    所以,最后,他还是看向了王德:

    “……王德,宣先帝遗旨……”

    王德虽然早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可却还是难以自制地闭了闭眼,流下两行热泪。

    好一会儿,他才沉着头,默默地抹了一抹眼泪,轻道:

    “老臣遵旨……”

    接着,他抬头,起身,绕过表情平静的媚娘,走到李治面前,看了一眼李治——

    这个年青的帝王,这个他从小看护到大的小主人……

    此时此刻,他的目光,却全然无措得像当年那个被人逼得想要躲出宫去的孩子一般可怜。他的目光,只能定定地锁在那个跪着的女子身上。

    王德再度闭一闭眼,任由百般杂味,流过心头,然后深吸口气,放下,睁眼,目光中多了几分温定。

    转身,他依礼奉旨,向昭陵方向行了大礼之后,抬头,展卷。看了几眼之后,扬起越老却越淡然的声音道:

    “先帝诏——首辅长孙氏,听旨!”

    媚娘平静地跪伏着,听。

    李治无措地站立着,听。

    长孙无忌与诸臣,安静地叩礼着,听。

    每个人,都在听着这个老人的声音。

    “……太尉长孙氏着见此诏,当依朕意而行:

    太极宫中女武氏,性琬质贞,慧明果决,诗书于胸,史册入怀,其灵其颖,实为罕见。又有诸番救驾护储之功,故以才论德,实可堪为春宫储嫔,侍于玉案之侧。

    然其父虽身为高祖近臣,封有国公之名,却实属身家非华之族。故依礼依制当入籍后而代父祖侍于高祖灵前,积承恩德,以积贵华之气,方可复入宫中。

    着即日起入感恩寺中静修,于恩德已满时再入太极宫中依制安处。

    武氏者,可封嫔,可立妃,乃若品德彰仪者,亦可以其充后廷之首。然朕唯有一念心忧,乃此女虽慧明果决,却颇失柔淑,兼之春宫病弱,亦多需其倾心而顾。固其恐难承皇嗣教养之德。

    故……”

    所有的人都停下了呼吸,甚至是一直垂首不语的媚娘。

    王德咬了咬牙,声音微颤地大声道:

    “故长孙氏身为皇帝元舅,两朝太师,以德论文议治论政,都实应负教养皇嗣之责……

    且武氏所出,亦属天家血脉……

    着……着启此诏之日起,自当归于皇帝元舅两朝太师,长孙无忌亲身以教,日夜夙亲,不可疏……怠……”

    静默。

    一片静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