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日月明空,弘治暗争九十八 (第2/2页)
抢?” “你说错了,还不是就时便抢,而是试探。” 媚娘冷笑一声道: “他们却是来试探的,试探这疏库的防备到底如何,也要试探一下,看看咱们到底何时能够反应得及。” 明和怔怔半晌,终究还是摇头道: “娘娘,明和糊涂,实在不知道到底是哪一位大人有什么样的密事要如此烦密,竟不能走了三省上疏,还非得走这等流道来传。又是什么理由,竟能让越王殿下如此牺牲也只为试探一番。”“你想知道?那便只消看一看,近来朝中最要紧,也是最被关注的事态,便多少知些方向了。” 媚娘一语,却又引得明和思索半晌,然后轻道: “朝中近来要事……左思右想,也就只有西突厥战事了。可眼下苏大将军行兵如虎,我大唐军威正盛,眼见便是要大胜而归的了……这又跟疏库扯上什么关系了?” 媚娘不答,反问道: “你也说了,眼下西突厥战事正兴……那本宫问你,这突厥之战,咱们打了多少年了?这么些年来我大唐国势日强,军威日盛,为何却总是只得胜一时,不可征定世?” “这个……” “苏定方行军,却是一把好手。然而如仅凭他一人之能便将西突厥就此除了祸根,为何治郎与诸臣还是会为西突厥之事忧烦至日日朝中相议不止?” “这……” “因为西突厥一事之上,我大唐却一直都是屡战屡胜,屡胜屡战。看似赢了一时一战,却终究还是沦得要与之经年累月地相持相争的内耗之战上。这种事,于一国而言绝非好事。所以眼下最紧要的问题却不是如何赢了这一战,而是如何平了这一域。你可明白?” “明和明白了……看来那些疏库里的奏疏中,将来会要进入的某一本里,或者已然进入的某一本里,却是有着能够解决西突厥一域久争之事的良策……所以越王殿下才要如此大费功夫来偷的啊……可他为什么要这般做?便是奏疏被偷去了,只要那位上疏的官员还在,那主上总会有机会知道的啊!”“没错,若是此人只是普通官员,那么只要他还在朝中,自然治郎总有机会知道的……可若此人并非在朝中,而是在治郎身边,是一个不便于直接上疏的人呢?大唐朝制,若是内侍等武官,却是不能轻易以奏疏议政的,这条定规你可还记得?”“这个当然!原本此制条也是没有的,都是当年主上还为晋王殿下时,前太子承乾欲行谋逆之事便是有许多内侍武官借奏疏与之相议而起…… 所以先帝深感内侍武官一朝议政,必会有异心跟起,所以才明令禁了内侍议政,尤其是军中之事的……莫非这个人却是内侍?可虽先帝禁了这上疏议政之事,却未禁驾前亲奏之能啊!他若身为近侍,却有得是机会直接面禀主上啊!” “若是他不能呢?若是他并无机会常常得见治郎之面,也更加不便于直言面圣呢?” “啊?这后宫之中,还有不能随意觐见主上的内侍武官么?又是这等雄才可定出平西突厥之策的……” 明和言至此,突然瞪大眼: “莫非是他?!” 媚娘点头,淡淡道: “白马银甲,宝剑无敌;名动天下,唯有薛礼…… 也只有身怀奇能,却因为他的绝对忠诚而一直被治郎藏在身边以防万一的薛仁贵,才会有这等奇策雄才可定平西突厥之计。也只有一直因为出身平凡,却名扬天下受尽军中那些出身高华自命不凡的武官们排挤的他,才会想出这样的办法,来上疏治郎,欲点评一二了。” 明和沉默,好一会儿才叹道: “娘娘明鉴啊……若是别人,明和只怕也是难信的。其实便是初想到是他时,也觉得不可思议。可如今一想,却也处处合理了。 薛将军之才之名,早在先帝征辽东之时便已声动天下,威震高句丽一战。可是就因着他出身寒微,事事处处,都被那些出身大家的朝臣们排挤,所以这些年来,明明是比苏将军还要了不得的兵家奇才,却不得不屈于一个小小内侍将军之职。 甚至因为他的出身之故,连做个内侍武官,都不得做主上近卫的金吾卫统领,只能成个皇城守将而已。 不仅如此,那些忌惮他本事的将军们还整日里有事无事便要挑些他的事情出来呢……要不是他自己为人谨慎,主上又有心保着,他早不知道成什么样子了。 这样的薛将军,要想向主上进言平西突厥这等大事,必然是会被人拿了先帝定下的铁规问罪的;若是面禀呢…… 也是不成的。毕竟他只是守皇城之将,平日里见着主上的机会实在是少得可怜。便是寻了机会,只怕主上身边时常有些人在,他也是不便直言的。 所以,想来倒也只是能从这人人可写的请恩问安的例行奏疏上想法子。” 他叹了口气道: “只是明和还是不明白,这样的事情,为什么越王要插手呢?” “因为他绝不希望看到薛礼进言之后的结果——”媚娘淡淡一哼道: “因为他知道,一朝薛礼进言,那必然会为治郎所用。而以薛礼之能之察,便只一策一疏,也是对平定西突厥之事大有助益的。至那时无论治郎赐何等恩泽与薛礼,都是没有人能再多置喙的——莫说是赐封赐财这等小事,便是立时赐了官阶,将他提入军中,立为大将,手握实权那也是理所当然,无人能驳的。 而这对最受氏族一系支持,背景也是多以氏族大家为靠的越纪二王而言,实在不是什么好事——这些年来治郎有心打压之下,莫说是原本便重文轻武的氏族一系,便是军武出身的关陇一系在军中的势力也是日益消减。 如今英国公态度虽然暧昧,但是明眼的人都看得出,他是忠于治郎的。另外苏定方等一大批只忠于治郎,绝不涉朝争的大将出现,也让治郎将军权这一柄利剑握得更加牢固了—— 你可想,他们既然有心欲谋帝位,如何能容得治郎军权捏到死紧?自然要想方设法让治郎不能妥用军权。 所以像薛礼这般强将,若非氏族一系可用之人,那必然便是要尽力除之的。偏偏薛礼又是个倔强性子,虽然妻为河东柳氏,却因旧年爱妻所受之辱,誓与氏族不盟。自然便是万不能留他,更不能给治郎机会,让治郎寻着了时机,将这么一员虎威神将堂堂正正送入军中的。 此为其一也。 其二……” 媚娘淡淡一笑道: “只怕,越王殿下或者是纪王殿下,与那眼见兵败的阿史那氏,也有些渊源在……所以借此良机,一来绝了治郎稳固军权之势,二来夺了薛礼猛虎之牙,三来卖了人情给阿史那氏。四来……” 媚娘冷冷道: “反正于他们而言,既然不是他们坐在这帝位之上,自然是天下越乱,越对他们有利了,不是么?百姓死活,大唐安危……又与他们何干?”言至此时,媚娘凤目之中,尽是凌厉之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