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权宜之计? (第2/2页)
廷愿意招安,云襄保证叛军自然会后撤。” …… …… “‘只要朝廷愿意招安,云襄保证叛军自然会后撤。’,云公子最后向属下交代的正是此话。” 当张绣连夜赶到泗水分岭,不久前按照云襄求情驻扎于此的皇甫嵩大营中,于帐前叩拜皇甫嵩,将他在云襄哪里的谈话内容一五一十交代清楚后,引得皇甫嵩疑问叛军如何肯接受招安时,转述了云襄在自己临走前最后的嘱咐。 皇甫嵩眉头紧锁,凝视着桌案上烛火,一言不发。 “大人,云襄让您不战而退,这不是在羞辱您吗?”皇甫嵩帐前的副将忍不住发言道。 “薛副将,你刚刚随大人出征,未曾见过云公子,岂能以言语重伤他人。”与云襄有过几面之缘,本降职被遣派为守门官的阎忠,随着皇甫嵩出征官复原职,跟在他的左右,立刻站出来援声道。 “哦,听这话阎副将是要袒护别人喽?” “云公子在冀州有功于大人,有功于朝廷,阎忠即便有私心出言袒护于他又何方?” 二人激烈的争执起来,各执一方,张绣与帐内其他副将纷纷劝架,场面一度混乱。 “混账!” 皇甫嵩突然厉声一喝,镇住了帐内所有人,阎忠与挑起争执的薛丁皇甫嵩突然厉声一喝,镇住了帐内所有人,阎忠与挑起争执的薛丁猝然下跪,低首不语。 “你们还当我存在吗?”皇甫嵩摔袍起身,走到帐中二人身前,冷眼一瞪,“难不成都不把我这太常放在眼里了?”
“属下不敢……” 二人把头低得更沉,怯声道。 “张绣。”皇甫嵩闭目凝神片刻后,暂压怒气冷冷的问道:“你怎么看?” 张绣抱拳俯首道:“太常大人,依末将之见,云公子定是再三权衡利弊才想出此计策。” 皇甫嵩回过身来,眯眼看了看俯首低眉的张绣,半月的相处,他深知此人执令严明,从来不参杂个人感情在内,这一句话显然没有半分偏袒之意。 “好!”皇甫嵩满意地点了点头,欣然道;“就依妙杰之意,来人备马。” 皇甫嵩下令一声,大步往营长外走去,走到帐门口掀开帐帘时,突然滞住步伐,侧脸回眸向张绣命令道:“张绣走,你同我一道去何进帐内走一趟。” “末将领命!” 随着皇甫嵩同张绣的离开,阎忠与薛丁也自觉的跟着出了营帐,目送皇甫嵩四蹄拔土,连夜往南面大散关飞驰而去。 薛丁双手抱胸,冲漫天星辰长叹一声,道:“唉,太常大人一世英名就要败在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身上,真是让人惋惜不已。” “薛丁,休要胡说!”阎忠立刻向薛丁瞪了一眼,“云公子为人正直,又与太常大人投缘,岂会陷害大人。” 薛丁将头转向一侧,冷哼一声道:“我不与做口舌之争,咱们走着瞧!” 说完摔袍转身领着几名士兵离开,留下阎忠一腔对云襄热诚的信赖,在夜里渐起的寒风中独自等待。 西北之地,寒风飒飒,尤其是到了夜深人静,深山荒野最为明显。 云军所驻扎的山峰并不是最高峻的,也非最陡峭的,但似乎是风眼所在,一到夜里,这飕飕的凉风从鞋裤底往上钻,脊梁骨先是一凉,紧接着鸡皮疙瘩不由自主的往外冒,索性从朱虚县以及渤海城带来的大氅棉袄还能勉强抵御寒冷。 按照二十四节气,再过半月就是入冬,依惯例那个时候大雪毛绒,北国冰封,这仗就更不利于他们,云襄想到这些不禁有些发愁地难以入睡。 他悄悄起身披上破旧的大氅,遁出被火堆烤得暖烘烘的大营,手持引燃的火把,把山顶绕了个遍,守夜的将士因耐不住寒冷,刚过子时就藏入帐中。整个营外空无一人,只有几簇照明的篝火堆,将四周照红。 放眼远眺,陇县城楼上的火光清晰可辨,与其呼应的还有面向西北和东北两处山腰间,隐隐绰绰的火光营地。 云襄目光被手中火把引得灼热,寒风如刀将他脸颊的发丝刮得干净,一口气注入胸中,竟撕扯着肋骨咔咔作响。 目光忽转向东面,那无尽深邃黑暗的远方,兴许在千里之外的洛阳,现在还是灯火阑珊,夜莺高歌。 ……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