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八 居庸关下(一) (第2/2页)
看的心跳越来越快速,正琢磨着是不是该跪地请罪时,却听前者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大笑声中,皇太极丢下手中匕首,朝多尔衮指了指: “墨尔根岱青用兵主张谨慎小心,这不是坏事。” 语气温和,而且“墨尔根岱青”这个封号是他亲自颁给多尔衮的,此时说来自然不抱恶意。多尔衮暗暗舒了口气,心头恐惧终于放下。 “既然说到汉人的言辞,那另外一句话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菩萨畏因,凡人畏果’?” 多尔衮疑惑着,摇摇头他已经算是诸贝勒中比较重视汉学的了,但比起大汗来确实仍有不如。 “那你觉得,我们之前能够那么轻轻松松的穿梭于明国边境,宣府大同乃是明国九边重镇,本该严密把守的区域,却任由我军出入,恍若无人之境这是为何?” “父汗英明神武,我大金军勇猛,汉人懦弱,自不敢与我军交战。” 还没等多尔衮开口,旁边豪格已经抢着插话,大约是在发现这话题没什么危险之后,赶紧想来凑个趣儿。 对自己的儿子,皇太极终究还是照顾些。虽然豪格明显没说到点子上,他依然鼓励的点了点头: “倒也不错,明国军队已然胆寒,只剩下一群懦弱之辈,不敢与我军交战但这种懦弱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皇太极轻轻一笑,细长双目中泛出一丝凶厉: “萨尔浒,浑河,大小凌河,以及五年之前的遵化敢跟我们打的,都被我们杀光了!剩下来的,自然都是废物。” 看了看若有所思的多尔衮和豪格,包括附近没有说话,却一样在认真倾听的阿济格,阿巴泰,岳托等人代表着后金未来的那批少壮派,皇太极耐心点拨道:
“明白了吧今日之果,实为昨日之因。倘若没有我们昔日的血战大捷,又何来今日之从容。” “然而这种情况,却未必会一直持续下去明国地方广大,总会有不怕死,敢和我们打的人冒出来。我们这一碰到的尽是胆怯之辈,下一次却未必。所以,为了以后的顺遂,就要经常加以征伐,把那些硬骨头的,不怕死的,趁他们还没成气候,赶紧弄掉,以免他们慢慢作大,成为祸患!” “对明国,对蒙古,对朝鲜,都是这样,这也是我大金历来用兵的基本脉络,可不是什么没钱花用了,就过来‘抢西边’捞一把这么简单。” “咱们年少时都跟着老汗王放过山,伐过木。明国便犹如那百年古树,根深叶茂,想要伐倒它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只能一步步的来去其枝叶,断其根须,便易生腐朽。剥去它的外皮,鸟雀虫蠹自然也会冒出来。等到其新芽丧尽,只剩枯枝,那才是放倒它的好时机。” 一边说着,皇太极站起身来,绕着旗杆踱了几步,目光在他的几个兄弟子侄身上绕了绕: “我原本的打算,即使这一次不入京畿。过个一两年,也会让你们中的一两人统兵再入关墙,人口财物只是其次。关键还是要把明国的心气打掉,把那些想冒头的,胆敢与我大金作对的,全部除去。如此重复个三五,那些汉人便彻底胆寒了。之后再大举入关,自然便可势如破竹。” “只是在此之前,还有一件事必须要做” 皇太极从怀中取出一物,却是一粒圆锥形的金属包铅弹头,弹头表面光滑,显然是经常被拿在手里摩挲摆弄,都盘出包浆来了。 “那群绿皮疯狗,必须要设法除去。他们不怕我们,他们还敢主动找我们打。而且,还很不好打” 旗杆下彻底安静下来,只有滚水冒泡的咕嘟咕嘟声还在继续。所有正在用餐的后金贵族都停止了动作,一个个脸上露出牙痛的表情。或者应该说,是恐惧。 皇太极注意到他们的表情,脸上现出一丝冷笑: “你们怕了?想要躲开他们?躲得远远的,就像这一次,在远离海边的地方,那些绿皮不可及之处,抢些牛羊生口,抢些钱粮女人这就满意了?” 众人的目光躲躲闪闪,不想承认皇太极的话,但也不敢反驳。皇太极前前后后看了一圈,当看到寄予厚望的多尔衮和豪格也是差不多表情时,他的脸色终于挂下来: “蠢货!你们以为光躲就能躲得过去?记住这句话‘菩萨畏因,凡人畏果’,只要因缘还存在,那结果就必然会到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