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_502 福船改造与海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02 福船改造与海贸 (第1/2页)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入海口进入蔷薇河的风向不顺,虽然中式帆吃八面风,但是淡水浮力小吃水深,逆流而上这两公里太慢了。

    “除了舵手和缭手,全体下船拉纤!”

    就这样硬生生的拖拽了两公里,八艘帆船靠在了船坞外。

    第二条蒸汽拖船也要赶紧培训人员。薛发的投靠,郁州的海贸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在这个时代,盐、肥皂、玻璃、钢铁制品,别说前装火炮,就是火柴都是高科技、高附加值。至于其他郁州只打算小量生产自用,地域和资源限制了郁州,不可能建设成大而全的工业城市。

    最先进入船坞的是,三帆快船和一艘福船。第一件事就是往船舱泼洒石灰,和封闭后燃烧硫磺熏蒸。船舱杨潇还没进去,站在船台上,看到四处乱窜的老鼠、蟑螂。

    杨潇想到了那天晚上紧急改造快船,自己在船舱内钻来钻去,就头皮发麻。不行船上的规章制度和卫生规范,必须写出来让所有人严格准守。

    做了一番心里建设还是没有信心进入船舱。最后是使用系统探测功能,给所有船只绘制了最精确的透视图。

    都是单层木板带隔舱船型,完全不同于西式海船,大通舱多层甲板,更方便布置侧舷火炮,更加坚定了杨潇玩中轴炮塔的,中式船体的信心。

    但是这些船的状态太烂了,只是普通松、杉、柏木建造的民用商船,在加上不注重保养,内部脏的看不出木材本色,外部各种附着物腐蚀严重。在杨潇看来这些船都在报废范围内

    “二年!我只给自己两年时间,必须北上或南下,拥有优质船材、煤铁基地。这样的船太给我丢脸了。”

    华夏大地其实历史上,也有很多种顶级船用木材,但是二千年璀璨的文明背后,就是自然环境的极度破坏。你能想象宋代以前,甘宁两省还是森林遍布吗?宋与西夏持续两百多年的战争摧毁了这一切。

    暗自发了个宏愿,杨潇开始指挥工匠和俘虏的水手们开始第二项工作,拆掉所有的桅杆,帆具、缆绳。

    “拆掉桅杆?家主这桅杆还能用啊,再说郁州哪有合用的大木?”

    “我看不上!从今往后郁州建造的大海船,只用钢铁桅杆”

    “钢铁?娘也请家主让俺开开眼老汉在大河卫造船所干了半辈子,还没见过钢铁桅杆。”

    咋地还小看我?中式风帆本就对桅杆的要求,比西式软帆对桅杆的要求低的多得多。至于有人说西式帆船快,那你没看西式帆船挂了多少帆,需要多少人手,多少帆索控制。特别是全装帆船。

    另外西式风帆对风向,风力要求很高,因为软帆没有翼型,无法利用微风。中式帆优点那就是太多了,最古老的中式纵帆装、全帆骨的设计就能利用上层风,因为越贴近水面的风力越小。而发现这种规律的西式帆船,为了利用上层风,增加了方顶帆,那是19世纪以后的事。

    特别是遭遇极端海况或者事故,需要快速落帆的时候,中式帆可以在一分钟内做到。西式帆?不破坏帆具,给他30个一分钟也做不到。

    最最让杨潇满意的就是,中式帆cao帆人员大大减少。所以你想想,跨洋航行中,一个带水密舱,补给多,极端海况生存机率大。这样的船型不要你要啥样的。

    而限制了中式帆落后速度慢的原因,是统治者对航海的不热衷,导致后期在各种材料、工具上的落后。而西方国家全民热衷和重视航海,必然会加大这方面研究。因为海贸利益太大了。

    而在杨潇这没有这个限制了,中式帆速度慢?加高加大帆面有了空心八菱钢管的桅杆,帆骨,三四十米的桅杆很轻松。当然不是用在这种,二三百吨的船上。

    桅杆升降钢索内置,加上带棘轮的立装绞盘,能把cao帆手减少一半以上,极端条件下只要1/3人手就能航行。

    特别是尾舵加上了升降绞盘,能迅速进入浅水区域。

    至于火炮,不多只有六门前装12磅钢制舰炮。首尾炮是各一门长管加农,中轴布置的四门,带有架退底座12磅火炮,可以进行360度转向。这些也都配上了独弹、榴散弹、和链弹。

    毕竟这玩意是单层外壳的商船,能自卫就行。主要功能还是拉货跑商。杨潇以后又不会成立,东印度公司那样拥有战争权的怪物。

    杨潇在船台计算、设计着,画出施工图纸:

    “这些烂船板该换的换,本来还想包铜皮的,算了就涮两层沥青、煤焦油好了”

    兴趣缺缺的对身旁工匠们说着,耳边传来清脆、银铃般的声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