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_533 拜见岳母大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533 拜见岳母大人 (第2/2页)

的。如今鲁南有安置了近二十万百姓,治安署女警实在是缺乏,新收的对付鸡鸣狗盗的经验太少,不知道您愿不愿意出任教官,教教她们本事?”

    安大娘本来就对安小惠回家,随身携带的转轮手枪感兴趣。这几日在郁州,又对身着红衣的女警羡慕的很,听到杨潇的请求,自然不客气的点头同意。

    “温伯母,您在郁州这几日,不知道对郁州的学校是否了解?”

    “郁州有教无类,满七岁的儿童不论男女都必须入学,这很好~”

    “温伯母过奖,听青青说伯母精通音律,又熟读诗书。如今郁州学校先生短缺的厉害,不知道能否屈就,担任教授一职?正好我这里有几样新乐器无人会使,请伯母费费心?”

    “新乐器?”

    这下可把这个与世无争的,长辈的兴趣勾起来了。说起来也是杨潇的失误,当初系统给乐器演奏技能的时候,为了耍帅除了二胡,其他学的都是西洋乐器。

    现在这个时间段,很多西洋乐器还没发明,或者还没有传入华夏。就像前面说的小号、口琴是没发明的,吉他、小提琴这些是没有传入华夏。不过现在口琴,小号已经出现在学校的音乐兴趣班内。

    这里真的要说明和吐槽一下,在华夏古代人的认知中,音乐和演奏除了文人的自娱自乐,那只能算讨生活的技能,还是地位低下的那种。

    所以现在学校内只是兴趣班,想要成为一种高尚的艺术行为,杨潇只能潜移默化,和从自己的下一代开始。嗯~以后子女必须学一样乐器。

    “是的伯母,正好今晚给您二位演奏一场,算是我给二位接风。”

    “好好~”

    家宴过后,全家人来到小礼堂,一排排的官帽椅已经摆好,长辈们抱着年幼的孙子孙女,坐在前排,小辈们后排就坐。

    正前方摆着一样硕大的,三条腿木头物件,黑色透亮的漆面,在瓦斯灯的照耀下透着人影。

    杨潇一身唐装坐在物件前的矮几上,看到大家都坐好后,起身掀起物件盖板:

    “这个是我新琢磨出来的乐器,因为用的是钢铉,所以我给起的名字就叫钢琴。不过这种太大和笨重,所以我又琢磨准备做一种小巧一点的立式。”

    “当~当~当当当~”

    随着杨潇的弹奏,大家听到了陌生而又独特、纯净清脆、婉转低回、与世不同的声音。在坐的温仪、顾眉、柳隐一众哪一个不是音律大家,立马眼睛亮了起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这可是家喻户晓的词,被杨潇以与众不同的音乐,和演唱形式表现出来。给这些精通音律的众女,带来的震撼可想而知,仿佛开启了新的天地。

    一曲唱完,温仪这个长辈没说话。性格洒脱的顾眉,急不可待的说道:

    “无忌,你改了词牌曲调,这么做是不是有点离经叛道?”

    杨潇看着在座的长辈,同辈和小辈说道:

    “郁州杨氏凭什么,能一人耕种那么多田亩?因为我们离经叛道的使用了马耕田。我们凭什么解决钱荒?因为我们离经叛道的使用金银铜币。

    那么我们又凭什么打败鞑子?凭什么出产丰富?凭什么底气十足?祖宗留给我们的经验、学识、技术真的不能离经叛道、推成出新吗?”

    看众人思索的神情,杨潇敲击了几个音符笑道:

    “今晚是来听新乐器的,就不要太严肃了。下面这首曲子我起名叫:黎明。。。

    要说前面的明月几时有,还算没脱离华夏曲风,可是这一首是绝对的陌生加震惊了。

    等大家平复一下心情后,杨潇又拿起旁边的小提琴道:

    “这个是欧罗巴乐器小提琴,我完善和改良了一下,小提琴特点是声音优美,接近人声,音域宽广表现力强。”

    又是一首古风,一首西洋经典乐曲。

    “这个是欧罗巴乐器吉他。。。”

    “这个是欧罗巴乐器爱尔兰哨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