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_544 帝国之炀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544 帝国之炀三 (第2/2页)

个帝国的中枢。

    “哒哒哒。。。驾~”

    “报~”

    看着狼狈奔跑过来的骑兵头目,刘宗敏眼角抽搐了两下。

    “报~将军~前往东直门追击的骑兵遭遇伏击,只余一百六十于骑逃回。”

    “你是说路上有人接应,这个逃窜的车队?”

    “呃。。。属下不知道,伏击我们的是两门大炮,和二百左右的火铳兵。”

    “什么?!五百骑兵被两百火铳兵丁打败?还被杀了一大半?老子。。。”

    “刷~”

    刘宗敏抽出腰刀,就要砍了这个心腹。

    “将军!真不赖俺!是大炮!”

    “大炮怎么了?”

    “从没见过的大炮,俺们在五百步外开始冲锋~冲到阵前不到百步,大炮连续发射了三次散子。再加上火铳兵死死挡在炮前,俺们冲不过去呀!”

    “放屁!火铳兵放了铳还能挡住骑兵?”

    “真的将军~这些黑衣军士的火铳也犀利,火铳前端有一尺多长的鉄刺,比短矛厉害的多。”

    “黑衣?”

    刘宗敏脑海中好像想起什么,连忙开口问:

    “打旗了吗?打了什么旗!”

    “红旗~红旗上好像是只鹰?”

    “红底金鹰旗?”

    “对!对!红底金鹰旗!”

    “他姥姥的~”

    刘宗敏终于想起这帮人的来路:

    两年前围攻開葑的时候,就听说有打着红底金鹰旗的船队,在大河边收揽流民。

    去年听说这帮人在鲁省,又打的鞑虏阿巴泰十万大军大败。

    “不行~这帮人这会强行逃离京城,必定有秘不示人的大事!集合!骑兵集合!给我追!”

    后续大军马上就到,京城已经是囊中之物。打老了仗的刘宗敏,当机立断追这个车队。

    。。。。。。

    八千骑兵一路往东追赶,看到路边倒毙的骑兵和马匹,刘宗敏的眉毛挑了挑。大手一挥:

    “继续追!”

    中午时分通洲漕运码头外,浑身湿漉漉喘着粗气的马匹,被骑兵们勒住缰绳,停了下来。

    刘宗敏表情怪异的看着大路中间,两门带有四个大车轮的大炮,和两个黑衣军士,就这么大咧咧的站在路中间。

    “去看看!”

    刘宗敏一挥手。百十名骑兵冲了过去,几个人逼住这两名黑衣军士,检查大炮,其他人四散开来侦查码头情况。

    一刻后几名骑兵回报:

    “将军,没有伏兵。只有这两门没有装药的大炮。”

    刘宗敏这才放心的打马上前,走到这两个站的笔直的黑衣军士面前。

    两位黑衣军士“刷”的抬手敬礼:

    “炮兵少尉杨笑、中士斯塔见过将军。”

    骑在马背上看着面前,这两个军服挺刮贴身、穿着黑亮皮靴、一顶平顶短檐帽子的军士,刘宗敏心中感觉,只有这样的装容才算真正的军士吧。

    “少尉、中士是个啥衔?”

    “回将军,相当于大明的总旗和小旗。”

    “为什么独独留下你们两人?”

    “我家司令留下我俩给将军送礼。”

    司令这个官职自古就有,从隋朝始置,一直延续到明朝,代表着某司掌令。虽然意思与现代不同,但是刘宗敏也能明白,司令是这帮黑衣军士的最高长官。

    “送礼?”

    “请将军过目~”

    高个军士慢慢的从口袋掏出一封信举着。

    刘宗敏的亲兵跳下马,走到高个军士面前,拿过信件反复看了两眼,没发现什么端倪。这才递给刘宗敏。

    “娘的,不知道我不认字啊,递给俺做啥!给张秀才~”

    “哈哈哈~”

    一帮骑士大笑起来,这位“张秀才”笑呵呵的接过信件,看了一遍说道:

    “将军,这信里说这位司令,去年在鲁省打鞑子的时候,因缘巧合之下结识了长平公主,甚爱之~

    正所谓:辗转反侧,寤寐思服,夜不能寐,只为伊人~”

    “张秀才”摇头晃脑正在拽文,被刘宗敏一马鞭抽在背上:

    “说人话!”

    “哎呦~将军别动手~这位司令就是犯了相思病,上月带着二十门大炮做聘礼来求亲~结果局势急转而下,不成想被咱大顺给堵在了京城里。”

    “二十门大炮!那他跑什么?献上大炮,咱们皇帝怎么也封他个大大的官职。”

    “信上说,不敢冒犯将军的虎威,又怕家中长辈牵挂。所以行了个下策,硬闯到通洲,坐着自家的船回了静海镇。”

    “就这?”

    “还有、还有~这位司令说,既然大顺要坐龙庭,他打算送上这二十门大炮做贺礼。可是这送礼有讲究:比逊要让收礼的开心,这样才能礼尚往来。

    所以留下这两位专门cao持大炮的兵头,专门来教怎么cao持这种大炮。要是大顺皇帝觉得大炮好用,就打算用二十门大炮求封。”

    “求封?想要什么官职?”

    “为家主杨本胜,求封鲁省大都督,军民自治,但不奉诏与觐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