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九章 一气呵成 (第2/2页)
上,字迹便跃然其上。 “好快的文思!” 湖中画舫里,又爆发出阵阵惊呼。 “好字!字好,意境也好!”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同样只有行家才能看出,短短一句词句所蕴含的意境。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苏文落笔如飞,毫无堆砌痕迹:“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好词!” 与急着开口叫好的,急于表达自己鉴赏能力的年轻后辈不一样,许多文坛宿老可是矜持得很,但见苏文行文至今,也从中感受到了美感。 就算他们故意提高审美标准,不愿加以赞美之词,可也得考虑那从天垂落的文气。 文气在高台上转悠一圈,朝着一艘画舫落下,正是苏文所在的画舫。 高台之上,正在演奏《声声慢》词牌曲调的歌姬,也被文气所浸润,得到了不少好处。上阕完毕,就连徐玄豹也忍不住连连点头,表示这一篇词,远在自己年轻时候写的《声声慢》之上。 “果然后生可畏。” 吕谌也大声赞叹。他真心想不到,苏文才思敏捷到这种程度,若不是他多少知道一些内幕,还真会怀疑,这一切都是的大梁朝提前安排好的。 晏九安受伤的消息,他和徐玄豹都早有耳闻,并且针对性地做了一些调整。 当然,他和徐玄豹都是心高气傲之辈,不可能私底下对晏九安下毒手,甚至觉得,晏九安没能出现在旗亭画壁之上,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毕竟好的对手,一生难求。可没想到,晏九安虽然退了,可苏文的锋芒,似乎比年轻时候的晏九安还要锐利。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两诗坛泰斗心中各有所想,苏文这边落笔却是更快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最后苏文笔锋一转,将全词下阙全部展现。 天上忽然有丝丝点点的雨水洒落。 “文气!文气竟成实质成雨丝落下了!”有人震惊发现了雨水的奥秘。 无须众人评判,垂落的文气,已经足以证明这首《声声慢》的价值。 “远胜我当年啊……” 徐玄豹击打着拍子,回味着苏文这首声声慢。 不远处的另一艘画舫上,吕谌举起酒杯:“好一个‘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他连声叹息:“果然一代新人换旧人,不认老是不行的啊!” “我帮你收起来。” 张看着面前桌上的宣纸,吞了一口口水。 “呵……” 夏圭却的冷笑一声,手一招,案桌上刚刚写好《声声慢》的稿纸便落在了他手里,小心折叠之后,收藏到了衣袖里面。 见夏圭收走了诗稿,张便只能讪讪笑了一声,不敢索要。 而这时,苏文却沾上了笔墨,沉吟了片刻,又开始了挥毫。 “戚氏。” 苏文写下词牌名,然后开始挥毫作词: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这么快就行文了……” 湖中许多画舫里,顿时传出了阵阵惊讶之声。 许多人还沉醉于《声声慢》所勾勒出来的凄切愁苦情景之中,还没能从中脱离出来。而苏文还没将这新词所带来的文气完全纳入体内,便开始撰写新词,这一份敏捷的才思,就折服了许多人。 “戚氏……果然是个新词牌,从没见过的!” 高台上的花魁更是惊讶发现,随着苏文落笔,她案前的古琴竟自行振动,缓缓弹出了几个长调音符。 “韵律共鸣?” 虽然已被《声声慢》洗礼过,可此时看到这一幕,她依旧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苏文写出的这首词,竟然引发了乐道与词道的交映相辉,大道合鸣! “……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然而韵调虽慢,可苏文行文却是极快,洋洋洒洒,一时间,却完成了上阕七十多字。 “是长调慢词,意境萧索,与徐玄豹大师的风格很近,虽稍逊几分,可依旧吾辈不及也……” 有评词大家开始评论:“且看他下阕如何。”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 苏文沾了沾墨,再度挥毫,思绪没有半点迟滞。 “不对,这次有上中下三阙……” 当苏文行文到“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的时候,便有人敏锐地察觉了这首词的奥妙所在。 上阕营造了黄昏天黑的萧索,中阙描述长夜漫漫,景象、人心的波澜。 下阕在上中两阙的烘托铺垫之下,才是词人要表达的内容。 只是……这样一来,这一首词的篇幅,恐怕不短。 “果然如此!” 有评词家看到苏文很快完成中阙,影壁上便出现了下阕篇章: “地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 “……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两百一十二字,苏文一气呵成。 “轰隆……” 一股磅礴文气,从天而降,化成狂风暴雨,在湖中掀起阵阵惊涛。 注:《戚氏·晚秋天》是柳永词作。是宋词第二长词,共212字。古人评其:“《离sao》寂寞千古后,《戚氏》凄凉一曲终”。为了不水字,就不全文罗列了。我相信,饱读诗书的各位,肯定都是读过原词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