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_第626章 满篇都写满了吃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26章 满篇都写满了吃人 (第1/2页)

    ,家父汉高祖

    晁错得意洋洋的离开了厚德殿。

    刘安却问道:

    刘安井没有说的太直白,但意思是表达出来了。

    刘长却示意他坐的近一些,安就坐在了阿父的右手边上,刘长抓着他的肩膀,

    刘安欲言又止,将心里的话咽了下去。

    「阿父,这些道理我都明白的,我也觉得节葬是对的,但是国内的大小事,若是都通过这样强硬的方式来推行,我就担心会引起民怨,民怨一旦产生,想要让他们真心接受就会变得困难,往后不好说有哪个不肖子孙为了获得名声就废除您的律法…要推行政策,首先要让百姓知道好坏,去教导他们,让他们明辦是非,在他们知情的情况下推行,则事半功倍,还能延续很久。强行让百姓接受是最不好的行为…最好的政策是让百姓自愿接受,其次的是让百姓思考着接受,最差的就是强行让百姓接受。〞

    「今日晁错践行韩非子的学问,将群臣当作仇人,将诸侯王当作罪人,对百姓不屑一顾,我以为这不是正确的主张。「

    刘安皱着眉头,低由说着。

    刘长却笑了起来,

    「可朕还是要这样做!〞

    「你要记住,千万不能效仿我的做法!「

    刘安苦笑了起来,

    刘长抚摸着胡须,平静的说道:

    「因此,我一直都很担心你会效仿我,你没有我这样的能力,若是强行效仿,怕是要出大问题,不过你能谨慎的对待国事,不cao之过急,我很欣慰!「

    「阿父过誉了!

    刘长又问道:

    刘安尴尬的笑了笑,

    父子倆没有再谈论国事,在近侍拿上了些饭菜后,刘长就如一个寻常的阿父一样,吃着酒,跟自家不成器的孩子吹嘘了起来,「我可不同,我就是每晚都不回去,你阿母也管不了我,我在家里,从小到大,都是一言九鼎,从不受人所制,大文夫嘛..家里的事情啊,你要多上心,若是连一个家都管不好,那大汉这好几百万的家庭你

    又如何治理呢?」

    刘安给他倒了点酒,乖巧的坐在一旁。

    「我听人说,你最近弄出了个什么…叫以道为本,吸纳百家,融会贯通,学以治国??〞

    刘长有些不屑,

    刘安也不生气,只是笑着问道:

    「况且,学派的核心又不一定是要最复杂的,而是要最合适的,儒家的仁,也不复杂啊...可是却能演变出很多东西来,就比如说...

    刘长不好气的打断了儿子,此刻也是喝的有些微醺,

    刘安偷偷推了一下他。

    刘长抬起头来,这才看到了站在门口的曹姝。刘长顿时回了她一个憨厚的傻笑。

    刘安告辞离开了,曹姝帮着刘长换着衣裳,抱怨道:

    刘长只是傻笑着,

    听着熟悉的唠叨,刘长惬意的躺在床榻上。

    次日,当晁错大声的宣读了新法令的首,群臣顿时哗然。

    原来大家只是编笑语嘲笑晁错,说有人去他那里告状,他会将告状的人都一并抓起来,可如今,晃错还真的就准备这么做。

    盗墓贼去盗墓,他居然说被盗墓的人家也有过错。

    这是什么道理??

    提倡节葬,大家都能理解,可还不节葬就要砍头??

    你还是个人嘛??

    群臣几乎炸开了,要不是刘长慵懒的坐在上位,打着盹,这些人只怕早就骂开了,可刘长在,他们就只能是保持着敢怒不敢言的模样,尤其是儒家出身的那些人,对儒家来说,孝当然是最重要的,大汉以孝治国。这是儒家唯一能拿出来跟黄老对线的政治优势、儒家的人很重视这些礼仪,尤其是葬礼,每当有人将葬礼办的风风光光的,用最多的陪葬品来安葬家里人,并且自愿守在他陵墓边的时候,总是能得到儒家的重视。

    很多人还因此出了名,而且愈演愈烈,在汉朝未期。这甚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成

    名的手段,就比如某位著名的四世三公。

    可晁错直接就将这种行为批判为不孝,沽名钓誉的行为,非但不去奖励,还要去惩罚,这还了得??

    晃错在自己臭名昭著的人生履历上又加上了浓厚的一笔。

    有大臣愤怒,也有大臣讥笑。

    重视这些的不只是贵族,民间的情况更是如此。你这般下令就等着被天下人所辱骂吧!

    刘长直接通过了晃错的上奏,这项法令正式下达。

    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