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七十九章 游记(二) (第2/2页)
牲畜的抗病能力。 黄连、鱼腥草,同样可以提炼天然的抗生素,提炼方法和大蒜一样,使用无水乙醇即可提取。 至于青霉素,以现在的条件,仍然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而且产量非常感人。 毕竟后世的可以大规模生产青霉素,那是因为科学家一代代培育筛选,加上辐射促进变异速度,获得了高产青霉菌。 谷耠 在古代想大规模提炼青霉素,还是洗洗睡吧! 大蒜素、黄连素、鱼腥草提取物等天然抗生素,和磺胺这种化学抗生素,反而更加现实一点。 这个时代的人没有长期服用抗生素,体内普遍不存在抗生素耐药性。 精炼出来的大蒜素、黄连素、磺胺,效果不比青霉素差到哪里去。 特别是大蒜素,这个东西是可以土法发挥效果的,只要将大蒜切碎或者捣烂,暴露在空气中几分钟,就可以产生的大蒜素,然后直接温水送服即可。 方大用收到一箩筐大蒜,可不是给他们吃的,而是要去他们在昆山置办一个大蒜农场,方便就地取材。 “好东西,明礼。” 一个年轻人跑过来:“方所,有什么吩咐?” 方大用吩咐道:“你立刻雇佣2个有种植大蒜经验的农户,让他们将这些大蒜种下去。” “没问题,我马上去找人。” 宋师道好奇的问道:“方兄,这大蒜不是用来吃的吗?” “哈哈,宋兄有所不知,大蒜可是药食两用的好东西,不过要作为药材使用,必须捣烂生吃,或者捣烂涂抹,至于精炼大蒜素,就不是卫生所可以做到的了。” 宋师道非常惊讶的看着那一箩筐大蒜:“没有想到小小的大蒜,竟然有如此用途。”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脚步声。 一个雇佣的郎中,着急的跑过来:“方所,西林大集送来两个小孩,低烧、肚子肿胀,我怀疑是吸血虫病。” “什么?边走边说。”方大用拿起医疗箱,向门诊室走过去。 来到门诊室,方大用眉头紧皱。 而宋师道也见过这种大肚子病,岭南地区虽然比较少发病,但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周边却是高发地区。 因为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沼泽、河流密布,而这些这些地区一旦出现感染者,吸血虫很容易随着感染者的排泄物,进入水源之中,然后造成大规模感染。 问了几个问题之后,方大用已经可以确定是吸血虫病了,两个小孩在河边游泳,喝了一些河水。 方大用非常生气,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 “卫生观念还是跟不上,三令五申要教育村民不要随便饮用生水,可各地报告的吸血虫病例,仍然有上千例。” “官爷!大夫!求求你们救我可怜的孩子吧!呜呜呜……”那妇女跪地上哀求着。 “现在只有以毒攻毒了,你们听好了,现在有可以杀虫的药剂,只是这要毒性很大,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副作用,甚至死亡,你们可以考虑要不要用药。”方大用直接开诚布公。 听到有药,那夫妻俩一喜,但是听到有副作用,又异常担心。 最后还是那中年农户下定决心:“大人!请给我孩子用药吧!如果熬不过去,那也是他们命该如此了。” “呜呜呜……”妇人痛哭流涕。 方大用摇了摇头,吩咐其他人准备好药物和器具,为了尽可能减少副作用,又吩咐特聘郎中林世望: “林大夫,七味白术散,小儿剂量。” “交给我。”林世望经过这几天的学习,虽然医术还是半桶水,但是他已经掌握了《赤脚医生》中的很多方子。 比如这个七味白术散的小儿剂量,他都会背了,即党参2钱、茯苓2钱、白术2钱、甘草1钱、木香1钱、葛根3钱、霍香1钱。 而这个药的用途,就是小儿脾虚久泄、体热口渴。 方大用之所以开这药,是为了配合吐酒石使用,吐酒石的副作用中,有恶心、呕吐、腹泻、皮疹、低血压。 一个半小时后。 林世望将七味白术散调配好,而方大用也调配好了吐酒石注射剂。 由于患者是小孩,必须采用小孩的剂量,即总量12毫克吐酒石,兑生理盐水到1千克,分成三天六次注射。 考虑到一次性又针筒注射,可能会导致副作用加强,方大用采用了静脉吊瓶。 针头是有银合金制造的,现在不锈钢之类的材料很难冶炼,也很难进行加工。 而银合金是当前最适合制造针头的材料。 银针头扎入小孩静脉之前,方大用已经将两个小孩用皮带束缚在病床上,免得小孩乱动。 用木棉花浸泡消毒酒精,给小孩的扎针位置涂抹消毒。 然后他拿起针头,刺入小孩静脉之中。 针头之后连接着胶管,胶管另一头则是玻璃药剂瓶,瓶子里面的进气管,让吐酒石溶液可以获得气压平衡。 至于胶管,这东西并不是通过煤化工获得的,而是天然橡胶制取的产品。 隋唐时期的东亚有橡胶? 还真有。 后世经常接触到的天然橡胶,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南美洲的三叶橡胶树。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东亚也有自己的天然橡胶,那就是杜仲胶和蒲公英胶。 杜仲树是东亚地区的特产植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山地,核心产区在武陵山脉,天目山、会稽山也有少量的野生资源。 不过方大用在用的胶管,并不是杜仲胶制造的,而是蒲公英胶。 因为蒲公英遍布整个东亚、东北亚和中亚,虽然大流求的蒲公英,并不是高胶质品种,但是可以通过大规模种植,获得一定的生胶。 基隆附近就有一个村子专门种植蒲公英,而且还在进行品种培养和筛选,目前可以做到亩产生胶12公斤左右。 整个村子种了86亩蒲公英,也才生产了1000公斤生胶,但这1000公斤的生胶,产生的价值非常高。 而之前龙莎提议郑森在天目山开辟杜仲种植农场,就是为了获得杜仲胶,扩大生胶的总产量。 至于去南美洲找三叶橡胶树,郑森并没有那个想法,因为杜仲可以在亚热带种植、蒲公英可以温带和亚寒带种植。 而橡胶树只能在热带种植,更何况橡胶树非常耗地力和水资源,还需要四五年生长,才可以进入收割期。 杜仲、蒲公英虽然单位产量低,但这两种植物都可以当年实现炼胶。 更何况所谓的单位产量低,又不是不可以改变。 比如通过合理的密植、充足的肥料、不断改良品种,至少可以达到橡胶树一半左右的产量。 如果在航海条件不靠谱的时代,大力发展杜仲胶、蒲公英胶,也是可以生产天然橡胶的,没有必要舍近求远。 这要看时代,自身的航海条件,以及对于天然橡胶的需求量。 现阶段人革联对于天然橡胶的需求量,并没有达到后世那种恐怖程度,一年有几百吨,已经可以满足初期需要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