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9章 对诗 (第1/2页)
入夜,杨星独自一人踏入兰溪城。 守城官兵一看杨星身上的血,还以为是前来杀人的嫌犯呢,叫来城上的守城官兵。 “你们快带我去朱三爷府,河道上出现一伙贼寇啊。” 说完,杨星假意昏倒,到在一个小兵身上。 守城官兵都懵了,从来都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一听说是朱三爷府上的,感觉将杨星抬到了朱府。 另有一个官兵直奔县太爷的府邸,毕竟河道上出现贼寇,还抢了朱三爷的货,那肯定要出大事的。 两边几乎同时得到消息,还是县太爷反应的快,赶紧骑马直奔朱府。 面对昏迷的且浑身是血的杨星,和前来献殷勤的县太爷,朱三爷拍着桌子,咆哮着要带兵围剿这伙贼寇。 可县太爷却提醒道:“三爷,我县衙里三班六房加一起,一共不过五十人。 县丞那里守城管兵不过百十余人,就凭这点兵力上山围剿,还是有些困难的。” 朱三爷质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我府上能出五十余人,各个店铺掌柜的也能借出百十余人。 三百余人,围剿一伙水贼还不是绰绰有余?” 县太爷却连忙摆手,解释道:“这兵家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况且这支河道劫货的贼寇,肯定是山上的那支,一定是乌龙山天残岭那支贼寇。 可乌龙山属于严州府,所以需要向金华府和严州府传信,派出飞遣火票,由两府的府衙大人共同商议,才可上山剿匪。” 朱三爷听完,气不打一处来,怒道:“如此费事,究竟几时才能剿匪?” “我们离两府不算太远,如果两府府衙大人同意的话,估计也得五日之后了。”县太爷推算到。 “哼,如此拖延,我看是你不想为我出力不是?” 面对朱三爷的威胁,县太爷滑稽地跪了下来,然后解释道:“三爷,这只是正常的流程罢了,我也是没得办法。 不如这样,三爷亲自给两地卫所、千户所、巡检司写信,让他们出兵协助剿匪,事半功倍。” 朱三爷立刻笑嘻嘻的表示,你在放屁。 县太爷这一招是以退为进,更何况,这上述三家两地的共计六处的兵营,也绝对不会听他一个皇亲国戚调遣的。 因为他们不仅听命兵部和皇帝调遣,甚至还会有各地的镇守太监、守备太监、南镇抚司来共同监管。 退一万步讲,就算他真的和各卫所、千户所的指挥使关系好,凭借一封信请动人家出地剿匪。 一旦有人去禀报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你看布政使和都指挥会不会把他们的头拿下来。 惊动了这两位,那南北两京肯定都知道了,那他这个皇亲国戚也就死定了。 要知道,当年宁王朱宸濠只是带着自己刚恢复的死士、护卫和各种流民等聚集十万人,杀了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 然后就被赣南巡抚、佥都御史王守仁,会齐各地军兵,一举拿下。 王爷都能拿下,何况他一个不是王爷的皇亲呢。 现在这两地六官敢动,那周围的卫所和地方官,可就要升官发财了。 朱三爷憋着火气,狠狠地瞪了县太爷一眼,然后派人将杨星送到药铺,出钱找郎中诊治。 至于后续朱三爷想了什么办法,杨星不知。 杨星只是将郎中请回寺庙,留着医治净衣派众弟子的未病。 随着杨星拿到县太爷的批文,可以光明正大的搞事情了。 不仅仅干活,还要四处化缘,为修建庙里的皇帝神像。 有庙有神像,再加上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经文戒律,很快,这座大庆法王庙,就辐射到了周围各乡镇各府县。 由于杨星忽悠人有一套,他教会的弟子也大差不差,跟着一起忽悠,竟然像模像样的搞起了庙会。 与其他庙会不同的是,杨星搞的庙会,每十天就是一个圣休息日,所以每十天就是一场庙会。 又特意沟通这附近的一些商贩,搞的本地的集日都没有人准备,只剩下这个每隔十天的庙会了。 为了庙会更加的热闹,杨星不仅联系了商贩,还联系了茶社勾栏唱戏的班子,各种杂耍舞龙舞狮的团队,搞得比其他寺庙热闹多了。 有人羡慕,就会有人嫉妒。 有道是同行是冤家,冤家就是仇人。而且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各地原本香火挺旺盛的寺庙,被杨星抢了风头之后,开始里外搞事。 不是投井下毒,就是外面造谣,更有甚者还去了县衙去告状。 县衙会管吗? 自然是不会的。 毕竟这是朱三爷下的令,而且杨星还给带来了税收,何乐而不为呢? 就算他们出钱让县太爷管管,或者县衙班头去看看,也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