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2章 线索汇聚 (第3/5页)
用的同批次的雨伞,一共生产了5万把。” “是去年夏天开始售卖的。” “直到现在,市场上还有流通。” “所以,这个方向很难追查下去……” 陈言等人点点头。 阳光雨伞,陈言知道这个牌子。 连城市也有卖的。 他来了丹市后,使用的雨伞,也是阳光牌雨伞。 质量好,价格便宜,样式也不错。 很受当地人欢迎。 “接下来,我们走访了李伟的妻子。” “询问了这把雨伞的来历,但是,李伟的妻子说,李伟最近并没有买过雨伞。” “她也从来没见过李伟,以前用过类似的新雨伞。” 张耀明皱眉:“也即是说,李伟这柄雨伞,是在殡仪馆工作期间得到的?” 兰峰点点头:“李伟在殡仪馆干保安,已经有年头了。” “但是,他和别的保安不一样。” “我们今天在走访中发现,李伟在殡仪馆有单独的宿舍。” “而不是和其他保安一样,睡在大通铺里。” “根据殡仪馆的负责人说,以前的李伟,是焚尸炉cao作工,殡仪馆待遇最好的岗位。” “只是,五年前,他主动申请离开,去当了保安,但是一些待遇肯定是保留了。” 陈言点头,这个李伟是殡仪馆的正式员工,和招聘来的保安,自然有区别:“殡仪馆那边说没说,这个李伟为什么去干保安?” 兰峰看向陈言,点了点头:“我大概问了一下,好像是因为十年前的一个事情。” “具体什么情况?” “哦,是这样的,十年前,这个李伟被人举报,工作期间饮酒,差点酿成工作事故。” 事故? “什么事故?” “其实没什么,当年李伟的同事,举报李伟在焚尸炉里烧死了一个活人……” 活人? 大炼活人? 张耀明眉头一皱:“具体什么情况?” 兰峰cao作了一下电脑,从另一个文件夹调出一些材料:“我当时也比较惊讶。” “如果是李伟当年真的出现了这种工作失误,那怎么可能还继续在殡仪馆干下去。” “所以,我查询了当年的资料。” 原来,当年的事情,其实是一场误会。 十年前,有一位死者送到了殡仪馆。 举报人说这个死者还没死,是活着的,结果竟然被李伟给推进了焚尸炉。 当即就给领导打电话。 可是,领导来的时候,火化都快结束了。 而且,当时死者的死亡证明等等手续都是齐全的。 根本就没有假死的可能性。 “后来,举报人因为没有事实依据,还被处分了。” “那,这和李伟干保安有什么关系?” 陈言微微皱眉。 兰峰再次切换投影:“还是因为那个举报人。” “事情虽然过去了,而且已经定性了,但是当年的举报人一喝醉酒,就提起这事。” “每次都要去找李伟理论,后来,过了几年,李伟干脆就不干了,到门口当保安去了。” “好,继续说刚刚的雨伞的调查情况。” 张耀明看了看陈言,发现对方没有再问什么,就示意兰峰继续汇报雨伞的事情。 “是,张队!” “我们走访了李伟的同事,询问了关于雨伞的事情。” “但是,这些人并不知道具体情况。” “还是和李伟在一起值班的保安,说了一个情况。” “大家看……” 兰峰开始播放一段视频。 “这是殡仪馆值班室的监控视频,也就是拍到李伟自燃画面的那个视频。” “18日,也即是李伟出事的前一天,下午3点28分。” “李伟接了一个电话,走出了值班室,而且离开了监控范围。” “15分钟后,李伟再次回到值班室,这里……” 视频暂停,放大。 “此刻的李伟,手里有一桶油,还拿着一把雨伞!” 找到了! 视频放大,雨伞的颜色款式,看得比较清楚。 18号,丹市并没有下雨,视频中的画面很清晰。 果然,这个侦查方向是有用处的。 张耀明的神情激动,看向视频的眼睛直放光。 “陈队,接下来,只要我们找到是谁给李伟送的雨伞,还有是谁给李伟打电话,那么,就有可能有重大发现!” 陈言点点头。 看到这个画面,陈言的心情也有些激动。 上午,陈言在安排工作的时候,主要考虑的其实是巧合概率问题。 三个人,在自燃的时候,不,现在是四个人,同时使用新雨伞,这个概率有多大? 按照常理来说,基本不可能出现。 所以,陈言才决定追查这个方向。 而下午,在宋鹏程死去的现场,陈言更加证实了自己的侦破方向是正确的。 因为,关于人体自燃这件事,陈言基本上有了一个推测。 现在,只等宋鹏程的尸检结果出来,就能对陈言的想法进行佐证。 而雨伞,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但是,光靠这个想要找到凶手,陈言并不看好。 对方既然能够策划这么离奇诡异的自燃死亡,怎么可能仅仅通过一柄雨伞,就锁定对方? 果然。 兰峰看向张耀明,cao作投影:“张队,这方面我们已经开始了调查。” “当天给李伟打电话的是快递员,我们已经找到了他。” “对方只是正常接单,给李伟送来了油品和雨伞,其他的情况,什么都不清楚。” 额…… 这样的话…… 线索难道就这么断了? 陈言此刻看向兰峰:“这个快递员,为什么不到殡仪馆门口送东西,而是要给李伟打电话,让他出去取?” “这个我也问了,他说是李伟要求的。” “殡仪馆不允许保安室接收快递,所以,李伟才让他在路边等着。” 陈言看了一眼兰峰,暗道果然如此。 对方既然能够策划这么诡异的自燃案件,其心思一定非常细腻,非常谨慎。 但是,正如陈言所信奉的,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只要做了,就一定会留下线索。 “兰峰队长,”陈言看向兰峰:“陈萍萍和吴建国那边的雨伞,有什么进展?” “有!” 兰峰的回答斩钉截铁,让大家精神为之一一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