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九章 企校联合 (第1/2页)
做通信的都知道,通信系统是最赚钱的,其次就是基站,相对系统要辛苦不少,可利润也很可观。 在后面才是做手机。 比起手机一台一台的出货。 系统和基站,往往一个市,一个省,就是数亿,数十亿的大生意。 并且都是高利润的独家生意。 步步高在小灵通手机上,一年卖出五十五万台,除去开支,盈利在1.9个亿。 就这个盈利,在很多行业都算得上是非常高利润了。 可和bh斯达康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 步步高、华为、斯达康合资的bh斯达康,作为小灵通项目唯一的通信系统合作商。 1994年,在小灵通上的利润,更是高达8个亿。 这还只是试点粤东一省半年的利润。 按照今年斯达康的统计,截止到目前,华中三省和粤东的盈利,就已经达到了10亿。 仅这半年的利润,就已经超过了步步高去年全年的利润总和。 所以楚青才会如此急着,让gsm项目快速进入商用,去和诺基亚抢占市场。 上一世,许多人都知道,诺基亚是靠着gsm手机的机海战术,从而打下的通信帝国。 可实际上,诺基亚最赚钱的项目,却是gsm系统业务。 当所有人都在议论苹果手机的出现,结束了诺基亚时代的时候。 其实许多人不知道,依靠gsm的系统业务。 在丢掉了手机老大之后的诺基亚,已经悄然变身了。 他不但没有因为丢掉手机市场份额而一蹶不振。 反倒在通信领域越做越大,如今的诺基亚是仅次于华为的全球通信设备制造商。 2020年诺基亚的移动网络业务,是他们公司最赚钱的业务,净销售额约为100亿欧元。 就连华为的手机业务,也是在他们公司属于一般业务。 而1995年福建的gsm业务,就是徘回在破产边缘的诺基亚,起死回生的关键一步。 国内通信市场,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以目前的市场行情,年利润在50-80亿之间。 并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上涨。 就算楚青真的从诺基亚手里抢来了福建市场,也并不能真的就对诺基亚怎么样。 可楚青之所以要去这样做,主要是希望能拖慢诺基亚的脚步。 以如今的步步高,距离诺基亚,在技术上相差的已经并不远了。 唯一缺的就是时间。 科研和技术发展,当走在对的方向上时,往往差的就是时间。 放慢对手的发展速度,其实就是在给步步高加速。 “dvd 学习机的研发项目,将是我们在学习机上的最后一次投入。在今年下半年学习机的研发小组,将逐渐合并去其他项目。” 步步高产品研发部的大会议室,研发部的杜江明,正在会议上汇报着研发部今年的工作安排。 学习机项目,从步步高开始在xbox和pc业务上投入研发开始,就在逐渐削减研发经费。 这次决定取消学习机的研发小组,就是正式确定学习机业务,会逐渐退出步步高的业务中心。 按照楚青的机会,98年前后,学习机就会全面从步步高的业务中划去。 虽然步步高是靠着学习机起家的,截止到目前,步步高的学习机也还有不少利润,可对如今的步步高来说。 一年两三千万的利润,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尤其越往后,学习机的利润会越低。 现在之所以还能保持这个利润,也是全靠不断投入研发,推陈出新,才能保持这个势头的。 原来的p1和p2学习机,如今售价也已经没有多少利润空间了。 就拿原来售价458的p2学习机来说,如今售价只有299。 除去所有环节,卖一台也只剩下60块钱的利润。 然而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 随着国内市场逐渐回暖,通货开始稳定。 p2的销量已经开始逐年下滑。 按照统计部门的预计,最多到明年p2就会逐渐没有再销售的必要。 最终等待它的命运,是进入步步高的产品博物馆。 “另外随身听项目,也会停止研发投入,往后只执行机海战术,在主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用换外形的方式,推出更多新款。” 步步高的随身听,在经历了索尼零配件断供事件后,步步高就加大了自主研发的投入。 这三年,前后也推出了二十多款不同等级的随身听。 就目前步步高的随身听,比起索尼和爱华,确实还有不足,可在国产品牌当中,却是当之无愧的老大。 售价更是十分亲民。 在同等质量中,步步高的价格比索尼和爱华低了200-300块钱。 “随身听研发小组全部转去做耳机吧。” 没等杜江明汇报随身听研发小组的安排,楚青看了一下手中的报表,开口说了一句。 随身听和学习机一样,都是注定会被时代抛弃的产物。 步步高一开始选择这两样,主要还是因为它们的技术门槛够低。 对于那个时候的步步高,选择这两种产品入局,无疑是最简单最稳妥的。 从现在逐渐多起来的国产市场也能看的出来。 不管是学习机还是随身听,现在国内出现了大大小小几十个不同品牌。 单独只学习机上,不少产品的质量并不比步步高的差。 只是碍于渠道问题,和品牌效应的关系,才没有对步步高的产品有多大影响。 可这也侧面说明,这种没有门槛的行业,往后利润只会越来越少。 以如今的步步高,与其继续投入去竞争,还不如在合适的时候把业务砍掉,把资金投入到更有用的方向。 比起随身听,耳机反倒在未来会有更大的作为。 “耳机?那个没必要投入太多吧?” 对于楚青砍掉随身听的研发,却转手去做耳机,不管是杜江明,还是研发部的其他人都多少有些不解。 “是的耳机!” 在耳机耳塞上投入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在这个年代的国人看来,实属不能理解。 毕竟耳机只是一个声音的传输工具而已。 就目前的耳机技术,已经完全够用了,没必要再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去进行研究。 如今的全球耳机市场,基本是松下、爱华与索尼的天下,国内的耳机厂商,也只是做着贴牌生产而已。 投入资金去研发的就更没几个了。 耳机由消耗品转向为消费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