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系统仓库的漏洞 (第1/2页)
她身高一米七左右,身材很好。 可惜,走路一瘸一拐,右脚有些毛病,使得这个女孩变得有些残缺。 她走进厨房,熟练的开始煮饭。 过了不久。 院子门打开,一个相貌和女孩有几分相似,但皮肤粗糙和黑很多的女孩进来。 “呀,你醒了?咋样,手还疼吗?”她进来后关心的问道。 倒是和那位看书的女孩是两个性格。 走到厨房。 “巧儿,你鸡汤热好了就端过去啊......” 依稀传来她对看书女孩的说教。 片刻,她便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过来。 “喝!” 递给李明军。 “我妹不爱和人说话,别见怪。” 女孩歉意的说,然后开始收院子里的衣服。 “没事。” 李明军接过鸡汤。 肚子疯狂的翻滚,不断的发出求食的信号。 他似乎饿了很久。 小小的抿了两口,等胃适应了温度和油腻后再缓缓的喝下整碗鸡汤。 前世,作为小有名气,需要保持身材相貌的艺人,他对这种事情轻车熟路。 对于读书女孩,他也理解。 前世,有很多残疾人便是这样,或许是外人的嘲笑,或许是类似盲道轮椅坡度的缺失破坏,导致很多残疾人无法出门。 在长久的呆在家中,使自己和社会脱节。 越来越内向,不愿意和人交流。 这个年月,这个女孩无疑是幸运的。 她的家人愿意养着她,不让她做什么累的家务。 对于一个农家而言,这已是难能珍贵了。 喝完鸡汤,读书女孩的jiejie过来把碗收走。 又呆了一会,觉得无聊,太阳又大了,不适合晒太阳。 李明军便又回到了房间。 坐到床上,李明军心中复盘这两天的事情。 好奇害死猫。 他要是听到刘赖子的名字不好奇的探头看,不晃动高粱,他或许就不会中枪。 还有第一食品厂的事。 他太不小心了,居然把后世的思维放到现在。 现在可还没禁枪。 等回村,一定要叫侯国良从他未来后娘那里弄把枪。 这年头,普通村民打鸟都有猎枪,更何况专门靠山吃饭的猎户? 如果有了枪的话,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他的容错率就要高很多,至少不会呆在原地只有挨打的份。 枪这玩意,在这个年代。 我可以不用,但我不能没有。 还有就是不要走夜路。 凌晨两点半还不回家,准没好事。 当然。 最重要的一点是。 回村找刘国粮问清楚开枪打他的人是谁,家住那里。 他第一次中枪,想送些土特产给他...... 又过了不久。 在田里务农的这家人便都回来了。 “爸,人醒了。” 外面传来读书女孩jiejie的声音。 片刻。 又高又壮的熊弼走进房间,声音粗犷:“咋样?伤口还疼不?” “没事了,谢谢你的救命之恩,以后一定报答。”李明军站起身,很认真的说道。 他这人向来有恩必报。 这熊弼虽然长的五大三粗,但面容却并不粗犷,反而显得有些秀气。 看来,那读书女孩的相貌继承自他。 “多大点事,你这个咋回事?”熊弼问道。 虽然看到了李明军的介绍信,可他还是有些不放心,便多问了一句。 “从市里回来,不小心碰见劫道的,被发现后中了一枪。”李明军简短的说道。 “知道了,马上吃饭,你是过来和我们一块吃还是我姑娘给你端过来。”他问道。 “不用了,我过来吃。”李明军连忙说道。 别人救了他,他现在又不是不能动,怎么能让别人端给他呢。 那不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了? 他可没有那么不识好歹。 跟着熊弼到了饭桌,上面已经坐下了人。 经熊弼介绍。 他老婆叫冉秀桂,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 大女儿熊灵,25岁,已经结婚。 大女婿是沅江市第一食品厂的工人,前些年分了房子,现在一家人住在市里。 二女儿熊敏,22岁,也就是那个黑黑的女孩。 也已经结婚,结婚的是同村的钱大伟,和熊敏也算是青梅竹马。 平时跟着钱大伟住公公婆婆家。 这两天因为有了李明军在这边,为了减轻meimei和父母的负担便过来住几天。 三女儿熊巧,19岁。 小时候因为一次摔跤,家里人没有在意。 毕竟现在的人大多认为小孩皮实,摔一下也没什么。 当时熊巧也只是走路摔了一跤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 直到过了一段时间,走路有些异样时,他们这才发现不对劲。 到医院一检查,脚腕的骨头已经形变,纠正不过来了。 这下,让他们后悔莫及。 村里人倒是不嘲笑熊巧。 这年头因为各种意外伤残的人太多了,家庭压力也大。 没有人吃饱了撑的去嘲笑这种事情。 只是,这件事使的原本就有些内向的熊巧更不愿意出门了。 他们也怕熊巧再摔跤,所以也没有强迫她出门。 久而久之,便成了现在这样。 小儿子熊岳,15岁,正在读高一。 性格沉稳,很看护他的几个jiejie,尤其是巧儿。 倒也没有辜负他名字中的那个岳字。 “小兄弟是那里人?” 饭桌上,刚坐下,熊弼和李明军聊起天。 “李家村,就安宁县最边上的那个李家村,翻过山就出省了。”李明军夹起一块鸡rou,塞入口中。 估摸得有一两天没有吃饭了,肚子饿的很。 鸡的味道很香,看起来是用小火炖了很久,非常的软,都不用啃骨头,一抿就下来了,里面似乎还放了些药材,微苦回甘。 他的饭和熊家其他人的也不一样。 其他人都是玉米茬子稀饭加野菜,而他缺是白米饭加鸡rou鸡汤和两个白面馒头。 吃着饭,李明军很感慨。 这年月,各家各户都很困难。 但遇到客人,大多数都会热情招待,将平时自己都舍不得吃的拿出来招待他人。 人心淳朴啊...... “是那个李家村啊,你们村今年的收成怎么样,缺水不? 我们随山坳就缺水,今年看样子又要减产。”熊弼喝了一大口稀粥,不经意的问。 “我们李家村倒是不缺水,地下有水脉,就从李家村中间流出来的,就是路有点陡,平时种地得跳水。” 得益于木匠这个半工半农的身份,他也算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